中国佛教起源
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生卒年不详,大都认为生于公元前565年四月初八日;创始人名悉达多-乔达摩,29岁出家修行,35岁成道,说法45年,80岁在拘尸那迦涅槃。此后被尊称 "佛陀",意为觉悟者,简称 "佛",所传宗教被称为 "佛教"。
一、中国佛教的体系
在释迦牟尼圆寂后约百年的时间,有些佛教徒对教义、教规的理解发生了分歧,形成了上座部、大众部两大部派。释迦牟尼视为教主和传教士,是唯一的佛,大乘则提倡三世十方有无数佛。佛法在印度,小乘虽有部执之分,大乘虽有空有之辩,却并未立许多门户;到中国后,才宗派繁兴。
从佛教学术观点上看,佛教总体上可分为小乘、大乘两大派系,又有小乘、大乘、密乘之分;从地域的传布路线上看,佛教分南传佛教和北传佛教两大派系;从语言文字使用上看,佛教又分汉语系佛教、藏语系佛教、巴利语系佛教构成世界三大语系佛教。 世界上只有中国同时拥有三大语系佛教的国家。但是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都是属于大乘佛教,南传佛教是属于小乘佛教。
二、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
1、大乘佛教
指能将无量众生度到彼岸,佛教中用马车来比喻度众生的工具,大乘的相应梵语是 "Mahayana",音译 "摩诃衍那"、"摩诃衍";是大的车乘之意。在佛教声闻、缘觉、菩萨的三乘教法中,菩萨乘(或佛乘)为大乘教法。大乘佛教亦称 "大乘教",略称 "大乘"。主要盛行于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新加坡等地。
2、小乘佛教
又叫做 "小乘教法",南传佛教统一称为上座部佛教。"小乘"(Hinayana ,音读 "希那衍那"),是对三乘佛法中之:"声闻乘 "和 "缘觉乘 "的统称。是以自我完善与解脱为宗旨,其最高果位为阿罗汉果及辟支佛果。主要流行于中国云南地区、斯里兰卡、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等南亚及东南亚各国。
3、大乘佛教、小乘佛教的区别
1)大乘着重利他(利益大众的行为),小乘着重自己解脱。
2)小乘佛教只信仰释迦牟尼佛大乘佛教则是诸佛菩萨的信仰,还信奉阿弥陀佛、弥勒佛、药师佛、观音菩萨、地藏菩萨等四大菩萨及四大天王等。
3)小乘佛教不持咒,大乘佛教讲究持咒。
4)小乘佛教说六识,大乘佛教讲八识。
5)小乘佛教讲究祸福自担、因果自负,因此没有回向;大乘佛教认为福德可以转移,讲究回向。
6)小乘佛教的菩萨比阿拉汉层次高,佛子只有修成阿拉汉后,经佛受记后修菩萨道,最后成佛;大乘佛教讲究从入门的当天起,只要发菩提心既是菩萨,只不过是 "初发心菩萨"。
7)小乘佛教世尊讲法从不放光;大乘佛教世尊讲法前基本都是放大光明,照亮十方世界。
8)小乘佛教没有法门,只有持戒、修心、禅坐的一种修持方法;大乘佛教号称8400法门,目前实则只有禅、净、密三法门。
9)小乘佛教允许吃 "三净肉",大乘佛教则只许素食。
10)小乘佛教的菩萨比阿拉汉层次高,佛子只有修成阿拉汉后,经佛受记后修菩萨道,最后成佛;大乘佛教讲究从入门的当天起,只要发菩提心既是菩萨,只不过是 "初发心菩萨"。
公元3世纪,佛教在印度各地广泛流传,逐渐开始向南亚、中亚等地传播,并逐渐形成南传佛教和北传佛教。佛教典籍共分为经、律、论三藏。三藏在南北朝时称 "一切经",隋代以后称 "大藏经"。大藏经按语系划分,一般认为有三大地理系统:汉传佛教(汉语系)、藏传佛教(藏语系)、南传佛教又称 "上座部佛教"(巴利语系)。
汉传佛教又分:大乘佛教八大宗派、南宗禅五家七宗。
藏传佛教又分:喇嘛教有宁玛派、萨迦派、噶举派、噶当派、格鲁派等。
南传佛教又分:小乘佛教可分为润、摆庄、多列、左抵四派。
三、佛教的流派及圣地
世界佛教圣地、汉传佛教圣地、藏传佛教圣地、南传佛教圣地。
1、世界佛教五大圣地
中国五台山、尼泊尔蓝毗尼、印度鹿野苑、印度菩提伽耶、印度拘尸那迦。
五台山显通寺--全国寺院之首
位于山西五台山台怀镇北侧,始建于公元69年,初名大孚灵鹫寺。唐代重修,并更名 "大华严寺"。明初重建,太祖赐额 "大显通寺"。坐北朝南,面积约8万m²,各种建筑400余间,且大多为明清时期的建筑。"大显通寺"。坐北朝南,面积约8万m²,各种建筑400余间,且大多为明清时期的建筑。中轴线建殿七座,分别为观音殿、文殊殿、大雄宝殿(建筑面积达999m²)、无量殿、千钵殿、铜殿和藏经阁。铜殿铸于公元1610年,共用铜10万斤,是中国国内保存最好的铜殿之一。
尼泊尔蓝毗尼园
位于尼泊尔国南部的特莱平原上,距离加德满都约 360km,共占地约 770 公顷。园区划分为3个部分:以阿育王石柱、菩提树、水池、摩耶夫人庙等遗址为主的花园圣地,各国佛教组织兴建的寺院区和以种植树木为主的绿化区。相传公元前565年四月初八,佛祖诞生在蓝毗尼。中华寺是中国政府在海外兴建的唯一一座寺院。
印度鹿野苑
印度位于北方国邦瓦拉纳西,于1931年复建的鹿野寺。佛祖的前世迦叶佛(辟支佛)居住于此并有野鹿经常出没,故而得名 "鹿野苑"。释迦牟尼在菩提伽耶觉悟成佛后,来到鹿野苑,找到了原来的五位侍者,为其讲演四圣谛,他们因此有所证悟,随即出家为五比丘僧,佛教的佛、法、僧三宝至此初创完成。鹿野苑的佛寺还有:1908年修建的缅甸法轮寺,是鹿野苑最早的外国佛寺;1967年,由印度教育部文化局资助修建的西藏高等研修中央学院(佛学院);中华佛寺泰国佛寺、日本佛寺等。
印度菩提伽耶
位于印度比哈尔南部伽耶市的布达葛雅,菩提迦耶(Bodhgaya)是佛教的诞生地。佛陀释迦牟尼在当地的一棵菩提树下悟道成佛而得名,因此,菩提迦耶也有了字面上的迦耶城的菩提树之意。佛成道之圣地称为佛陀伽耶,而与佛陀之生处(蓝毗尼园)、初转法轮处(鹿野苑)、涅槃处(拘尸那城娑罗双树林)并称为佛陀之四大圣迹。
印度拘尸那迦
位于印度北方邦哥拉克浦县凯西郊外,又译俱尸那、拘尸那等,意为释迦牟尼5世纪法显来此时,已人烟稀少,大部寺院颓颓圮圮。7世纪玄奘到此,更是荒无人烟。1853年,英国学者发掘了这一遗址。古印度佛教遗址。印度四大佛教圣地之一。主要名胜古迹有:涅槃寺、大涅槃塔、圣者殿、安加罗塔、林寺。
2、中国汉传佛教五大圣地
五台山、峨眉山、普陀山、九华山、雪窦山(梵净山)。
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
位于山西省五台县台怀镇,总面积2837km²,最高峰北台顶海拔3061.1m,有 "华北屋脊 "之称。景区现存寺院47处,台内39处,台外8处,其中多敕建寺院,多朝皇帝前来参拜。显通寺菩萨顶、观音洞、普寿寺(尼姑庵)、南山寺、黛螺顶、广济寺、万佛阁等,全国重点寺院有佛光寺金阁寺、碧山寺、塔院寺、广仁寺、罗睺[hóu]寺、菩萨顶(藏传佛教)等是中国唯一一个青庙黄庙交相辉映的佛教道场。 国家AAAAA级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中华十大名山之一、世界五大佛教圣地之一。
峨眉山---普贤菩萨道场
位于四川峨眉山市西南,主峰万佛顶海拔3099m。从山麓到山顶,沿途飞瀑流泉,景色清幽,自古就有 "峨眉天下秀 "之誉。峨眉山峨眉山主要由大峨山、二峨山、三峨山、四峨山四座山峰组成。原有大小寺院百余处,全国重点的寺院有华藏寺、万年寺、报国寺伏虎寺、洗象池、洪椿坪等。峨眉山-乐山大佛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国家aaaaa级景区。
普陀山---观世音菩萨道场
位于浙江舟山群岛,景区菱形,以佛顶山天灯台最高海拔为291.2m,面积12.5km²。普陀山作为佛教胜地,最盛时有82座寺庵、128处茅篷,僧尼达4000余人。主要景点有紫竹禅林、南海观音大佛、不肯去观音院、悦岭庵、杨枝庵、朝阳阁、多宝塔、短姑圣迹、洛迦山等。其中全国重点寺院普济寺、法雨寺、慧济寺三大寺规模宏大,清初寺庙建筑群的典型。
九华山--大愿地藏菩萨道场
位于安徽池州市青阳县境内,古称陵阳山、九子山。九华山主要有九十九峰,最高的十王峰海拔1342m。素有 "东南第一山 "之称。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而更名为 "九华山"。相传为地藏菩萨应化的道场,佛教认为地藏菩萨是 "大孝 "和 "大愿 "的象征。主要景点:"九华山"。化城寺、袛园寺、甘露寺、百岁宫、肉身宝殿、天台寺等。国家首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世界地质公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景区。
浙江雪窦山--大慈大肚弥勒佛的道场
位于宁波市奉化溪口镇,中国五大佛教名山之一的大肚弥勒佛的道场。总面积85.3km²,最高峰海拔800m。有 "海上蓬莱,陆上天台 "之美誉。 溪口镇、雪窦山、亭下湖3个各具特色的景区,景区以雪窦古刹和千丈岩瀑布为中心,四周环列。以独有的人文景观和集山、湖、瀑于一体的自然景观著称,有 "海上蓬莱,陆上天台 "之美誉。雪窦寺三隐潭、徐凫岩、张学良幽禁地、蒋氏宗祠、文昌阁、妙高台、全球最高的铜质坐姿弥勒佛造像等。国家森林公园,国家aaaaa级景区。
贵州梵净山--天冠弥勒佛的道场
位于贵州铜仁市的印江、江口、松桃三县交界,总面积为567km²,梵净山是武陵山脉的主峰,最高海拔2572m。中国著名的弥勒菩萨道场。景区有植物2000余种,被誉为 "地球绿洲"、"动植物基因库"。景观特征为云瀑、禅雾、幻影、佛光四大天象奇观。主要景点:月镜山、万米睡佛、蘑菇石、万卷经书、九龙池、凤凰山、护国寺承恩寺、弥勒菩萨、红云金顶、蘑菇石、太子石、释迦殿、凤凰山、九龙池等。世界自然遗产、中国十大避暑名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aaaaa级景区。
中国著名五大寺院--历史悠久闻名遐迩
洛阳--白马寺
九江--东林寺
登封--少林寺
扶风--法门寺
杭州--灵隐寺
3、中国藏传佛教五大寺院
布达拉宫、扎什伦布寺、大昭寺、哲蚌寺、甘丹寺。
布达拉宫--世界十大土木建筑之一
位于拉萨市的玛布日山上,海拔 3700 米m占地面积36万m²,公元631年由吐蕃松赞干布为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当时修建的宫殿有999间,加山上修行室共1000间,后因雷击和战乱遭破坏。于17世纪重建后,成为历代达赖喇嘛的冬宫居所,为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布达拉宫的主体建筑为白宫和红宫两部分,整座宫殿具有藏式风格,高200余米。m外观13层,实际只有9层。其中主楼高117m宫殿、灵塔殿、佛殿、经堂、僧舍、庭院等一应俱全,布达拉宫是一座宫堡式建筑群、是西藏历史的博物馆、世界十大土木建筑之一、世界屋脊上的明珠、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扎什伦布寺--格鲁派在后藏的根本道场
位于西藏日喀则的尼色日山下,1447 年宗喀巴[ kā bā] 弟子根敦朱巴(1391-1474)创建,历时20年的时间,占地面积15万m²,周长约3km。 寺内有经堂57间,房屋3600间,整个寺院依山坡而筑,背附高山,座北地向阳,殿宇依次递接,疏密均衡,和谐对称。最宏伟的建筑是大弥勒殿和历世班禅灵塔殿。大弥勒殿位于寺院西侧,供奉1914年由九世班禅确吉尼玛主持铸造的弥勒坐像,殿高30米,蹲坐在高达3.8m的莲花基座上,威武庄严。佛像眉宇间镶饰有大小钻石、珍珠、琥珀、珊瑚、松耳石等宝石1400多颗,佛身共耗黄金6700两,黄铜23万多斤,是世界上最大的铜塑佛像。 扎什伦布寺可与达赖的布达拉宫相媲美。扎寺与甘丹寺、色拉寺、哲蚌寺合称藏传佛教格鲁派的 "四大寺"。加之塔尔寺和拉卜楞寺并列为格鲁派的 "六大寺"。国家aaaaa级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昭寺--释迦牟尼12岁等身塑像
位于西藏拉萨老城区中心,又名 "祖拉康"、"觉康"(藏语意为佛殿),始建于七世纪吐蕃王朝的鼎盛时期,占地25100余m²,是藏王松赞干布建造,拉萨之所以有 "圣地 "之誉。拉萨大昭寺内供奉的是文成公主从大唐长安带去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还有藏王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尼泊尔尺尊公主、大臣禄东赞等塑像。
大昭寺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结构建筑,并且开创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庙市局规式。融合了藏、唐、尼泊尔、印度的建筑风格,成为藏式宗教建筑的千古典范。释迦牟尼佛殿一圈称为 "囊廓",环大昭寺外墙一圈称为 "八廓",大昭寺外辐射出的街道叫 "八廓街 "即八角街。以大昭寺为中心,将布达拉宫、药王山、小昭寺包括进来的一大圈称为 "林廓"。这从内到外的三个环型,是藏民们日常行转经仪式的路线。
哲蚌寺--喇嘛教最大的寺院
位于拉萨市西郊的根培乌孜山南坡,1416 年由宗喀巴之弟子降央曲吉-扎西班丹于创建。占地面积约25万m²,整个寺院规模宏大,鳞次栉比的白色建筑群依山铺满山坡,远望好似巨大的米堆,故名哲蚌。象征繁荣,藏文全称意为 "吉祥积米十方尊胜洲",它是格鲁派中地位最高的寺院。寺内原有七大札仓(经学院),后合并为洛色林、果莽、德扬、阿巴四大札仓,西藏众多的名僧大都曾在此学经,最盛时有僧众过万人,是喇嘛教最大的寺院。寺内主要经殿有六个:甘丹颇章、错钦大殿、密宗院、洛赛林院、郭芒院、德阳院。拥有141个庄园与540多个牧场,是藏传佛教最大的寺庙。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甘丹寺--宗喀巴亲自筹建的第一座寺庙
位于拉萨市达孜区境内拉萨河南岸海拔 3800 米的旺波日山上,由格鲁派的创始人宗喀巴于1409年亲自筹建的第一座寺庙,清世宗曾赐名为永寿寺。甘丹寺由50多座建筑组成,主要由措钦大殿、宗喀巴寝殿、羊八犍经院、宗喀巴灵塔祀殿、绛孜扎仓、夏孜扎仓及23个康村、20个米村组成。措钦大殿、绛孜扎仓、夏孜扎仓及23个康村、20个米材组成。措钦大殿(意为大经堂,即大雄宝殿)建于1409年,宽43.8米,深44.7米,有大柱108根,可容纳3300名僧内同时诵经。噶丹寺是格鲁派的祖寺,与哲蚌寺、色拉寺合称拉萨 "三大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藏区佛教五大神山
云南迪庆州--梅里雪山
西藏阿里-冈仁波齐
青海果洛州--阿尼玛卿雪山
青海玉树州--尕朵觉沃山
四川甘孜州--墨尔多神山
4、中国南传佛教五大寺院
又称上座部佛教,也称小乘佛教,由于小乘佛教以巴利文为经典语,故又称巴利语佛教。盛行于东南亚的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和斯里兰卡。 它是佛教中的一个派系,中国南传佛教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双版纳、德宏、普洱、临沧、保山等地、主要是当地傣族、布朗、阿昌、德昂等民族及少数佤族群众所信仰。巴利语系佛教主要巴利语系佛教主要有润(又分摆罢、摆孙二个支派)、摆庄、多列(又分达拱旦、苏特曼、瑞竟、缅坐四个支派)、左抵四派。
勐泐[měng lè]大佛寺--中国最大的南传佛寺
位于西双版纳州府景洪市城郊,始建于1848年,是在古代傣王朝的皇家寺院 "景飘佛寺 "的原址上恢复重建的,由于在战争中被毁,2005年开始重建。占地面积400亩,佛寺依山而建,落差达122.8m,呈坐佛形,为国内外所独有,佛寺以佛祖释迦牟尼的生平及佛寺活动为主线。西双版纳的傣族全民信仰南传佛教,傣族男孩到了8-10岁都要入寺去过僧侣生活,他们在寺庙学经识字,一般在1-5年还俗回家。小乘佛教部派分为:大众部、上座部、说一切有部、正量部等四个部派。国家aaaa级景区。
景洪大金塔--西双版纳最美的寺庙
位于景洪市告庄,又称缅旬大金塔。于2009年11月开工建设,2013年11月封顶,景观区占地五亩,由佛塔、借佛祖犬次出巡版纳的典故打造的佛足石、许愿台等构成。大金塔是景洪市的总佛寺,主管了景洪市内二百零五座寺院。6m ,寓意一江(澜沧江)连六国。此塔是告庄西双景(意为 "九塔十二城")九塔之一。建筑风格是经典的东南亚风格,采用的是四边形结构,每个面不同的朝向,代表的是四个国家:中国、泰国、老挝、缅甸。
西双版纳总佛寺--西双版纳最高等级的佛寺
位于景洪市坝吉路,傣语称为“洼坝吉”,意为像揭答林给孤独园一样美丽、幽静的森林道场。创建于公元七世纪中期,历经五次重建,占地面积3000m²。是昔日西双版纳的最高统治者“召片领”以及土司头人拜佛的圣地。西双版纳的小乘佛教起源地。是西双版纳建立最早的南传佛教寺院之一。总佛寺是西双版纳最高等级的佛寺,是发布全境性佛事活动、昭示批准高级僧职晋升、举行新任宣慰使及各勐土司宣誓仪式的地方,也是西双版纳州佛教协会、云南佛学院西双版纳分院驻会和办公的场所。主要有维罕大殿、佛学院教学楼等建筑。
德宏勐焕大金塔--亚洲第一空心佛塔
位于云南德宏州州府芒市东南部孔雀湖畔的雷牙让山顶,勐焕 "意为黎明 之城。海拔1079.6米,传说释迦牟尼生前转世为金鸡阿峦时曾在此生活。2007年5月历时三年重建竣工,建筑面积3757m²,塔设计为7级,整座塔高76m,塔底基座直径50m,造型为八角四门空心佛塔,下3层为空心大厅。第一层大殿面积2000m²,中心方柱东西南北塑有4座佛像。第二层外平台建有16座造型别致的群塔,塔亭内有16尊汉白玉佛像。塔身主体为钟型大塔,第二、三层各建有小塔8座,第四层外平台建有8个精美的花瓶塔。3 吨的大金顶。勐焕大金塔属于南亚傣王宫的建筑风格,有中国第一金佛塔,亚洲第一空心佛塔之称。
广允缅寺---南传上座部佛教的三大古建筑
位于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勐董大街北侧,俗称 "学堂缅寺"。 始建于清代1828年,广允缅寺主殿,由三重檐殿堂和四方形五重檐亭阁组成。住殿面阔14.8m,进深24.4m,为穿斗世木架结构,由一围廓式歇山顶三重檐殿堂与四方形五重檐亭组合而成。殿堂内墙壁及藻井均有彩画,大殿内墙面的10幅壁画,共48平方米,保存完好。
云南佛教五大寺院--中国唯一具有汉传、藏传、南传佛教的地区
昆明五华区--圆通寺
大理鸡足山--祝圣寺
大理州苍山--崇圣寺
迪庆州中甸--噶丹松赞林寺(藏传)
西双版纳州--总佛寺(南传)
四、大乘佛教八大宗派
中国佛教发展至南北朝时,在南朝梁武帝萧衍(464-549 年)大力弘扬和推波助澜下迅猛发展,出现了许多学派。佛经翻译、融会和传习的发展,再经本土化传承与发展,演变形成十宗。汉传佛教十宗,八个大乘佛教宗派:天台宗、三论宗、净土宗、法相宗、密宗、律宗、华严宗、禅宗。两个小乘佛教宗派:俱舍宗、成实宗。
大乘佛教特别发扬这种菩萨行的人生观,并且特别鼓励 "六度 "和 "四摄 "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