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菩萨是备受尊崇的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以因其“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故名地藏。以其“久远劫来屡发弘愿”,故被尊称为大愿地藏王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这是地藏王菩萨发下的大愿,他以极大的悲愿和孝心感化着一切有缘众生。农历七月三十日,是地藏王菩萨圣诞。
地藏菩萨的转生故事
据载,地藏显神通力,袈裟一披,盖尽九华,於是闵公将整个九华山全部布施供养。闵公为地藏护法,其子也随地藏比丘出家,法名道明,为地藏的侍者。现在所见的地藏菩萨像,两旁有一老者及少年比丘,即闵公父子。
寺院建成后,各方来参学者甚众,新罗国也有不少人来亲近供养。九华山高且深,寺众增多,生活即发生问题,煮饭还要渗拌白土(此土色白而细腻,俗称观音土),一些人饿得皮骨相连,故当时称之为“枯槁众”。寺中大众只是一心为求佛法,而完全放弃了物质享受的要求。地藏比丘在九华山的影响甚大,后来新罗国王得悉,即派人送粮食供养。
地藏比丘一直领导此精进苦行的道场,至唐开元廿六年七月三十日入灭,世寿九十九岁。大家都直觉到:地藏比丘实为地藏菩萨的化身,是地藏菩萨来中国的应化,所以大家称之为地藏菩萨,而九华山即成为地藏菩萨应化的道场,成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地藏菩萨的大愿与言教
《占察善恶业报经》说,地藏菩萨在无量无边劫以来修行,早已圆证佛的功德智慧,也早该成就佛的果位。但地藏菩萨发愿要度尽一切众生,所以隐其真实功德,以本愿力和自在神通,示现菩萨身,到处现身说法救度众生。
其实在释迦佛还未把我们交托于地藏菩萨以前,地藏菩萨在这个娑婆世界度众生已经有十一劫之久。其度众生的事业,除了普贤菩萨及观音菩萨以外,没有其它一尊菩萨可以比伦。故《楞伽经》说,有大悲菩萨,永不成佛。并非因为智慧不够或者懈怠修行,而是以大悲愿力度化众生。地藏菩萨的大愿是:“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
瞻礼地藏菩萨获福无量
在释迦佛灭度之后,弥勒佛未出世以前,众生失去了慈父,谁继承释迦佛的志愿度娑婆的众生呢?就是地藏菩萨。地藏菩萨功德与佛平等,敬信菩萨的功德也不可思议。地藏菩萨的大愿内具足大智、大行、大悲,而且勇猛精进,超过一切菩萨,所以地藏菩萨度众生的精进勇猛力及与众生之间的感应力,是其它大菩萨所不及。
《地藏十轮经》说:“若果有人在一百劫中那么长的时间,礼拜供养文殊菩萨、弥勒菩萨或其它大菩萨来求愿,不及有人在一饭食间那么短的时间,称念南无地藏王菩萨名号,虔诚敬礼地藏菩萨而求愿,地藏菩萨的功德威神力很快就满他的愿。”
世尊把我们嘱托于地藏菩萨,所以我们应该要认识地藏菩萨、了解地藏菩萨。何谓“地”呢?“安忍不动,犹如大地。”故名为地。指地藏菩萨的禅定。何谓“藏”呢?“静虑深密,犹如秘藏。”故名为藏。指地藏菩萨由深禅定而出生智慧,有智慧就可以说种种的佛法,度种种的众生。
唐朝抚州有一位女仕,非常恭敬地藏菩萨,但是她的父母不信佛,当然亦不会恭敬地藏菩萨,这位女仕造了一尊金色的地藏菩萨像,天天拜地藏菩萨,功德回向她的父母。有一天,她的父亲要远行,这位女仕又已经出嫁从夫,所以她的母亲独居无伴。
晚上,有一贼人欲入屋偷窃,当他在门缝窥探屋内时,见到地藏菩萨赫然端坐屋内,贼人惊恐起来,跑了去。第二天,那贼人假装探访,想查看一下究竟是否自己看错。贼人入到屋内,只见她一人独自居住,贼人良心发现,向老妇人坦白讲出作晚的事情,并且向老妇人忏悔。
那父亲远行回家途中,遇到仇家挥刀来追斩,忽然有一位金色的和尚,用手挡刀,又伸出头来受斩,仇家以为已经杀了她的父亲就跑掉。后来夫妇俩向女儿讲出自己的遭遇,并且一起到地藏菩萨像前顶礼,见到地藏菩萨像的颈有三条刀痕,知道是地藏菩萨代她的父亲受了三刀。于是她的父母开始相信地藏菩萨,并且日夜拜地藏菩萨、念地藏菩萨圣号。
历代佛门大德均弘扬地藏法门
地藏菩萨是大愿王,能满众生的愿。或称念或礼拜地藏菩萨,或受持读诵《地藏经》,日日如是,就有二十八种功德利益。(详见《地藏经》第十三品)
净土宗的八祖莲池大师、九祖藕益大师、十三祖印光大师及弘一大师,生前都弘扬流通《地藏经》。劝人念佛之外,兼诵《地藏经》,或念地藏菩萨圣号。
地藏菩萨是大愿王,能满众生的愿。或称念或礼拜地藏菩萨,或受持读诵《地藏经》,日日如是,就有二十八种功德利益。(详见《地藏经》第十三品)
净土宗的八祖莲池大师、九祖藕益大师、十三祖印光大师及弘一大师,生前都弘扬流通《地藏经》。劝人念佛之外,兼诵《地藏经》,或念地藏菩萨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