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奉 "仪式又称 "开光",源于 "点睛 "仪式。画师们在完成佛像后会举行这一仪式。这种做法类似于 "点龙眼"。藏传佛教的灌顶仪式植根于金刚乘密宗,与汉传佛教的灌顶仪式截然不同。它们在名称、形式和内容上都有所不同。本文将探讨开光在藏传佛教中的意义。

了解开光的重要性

在藏传佛教中,新造的佛像、 舍利塔在使用寺庙之前,必须举行祈福仪式。这种仪式被称为 Rabgnei,意为 "建立居所"。它包括祈请诸佛的智慧身居住在这些神圣的建筑中。这样,这些建筑就能接受崇拜、供奉和祝福。此外,这个仪式对于确保这些物品的神圣性以及让修行者利用神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与外道佛教的区别

外道(经院派)佛教不规定在佛像中注入舍利或举行加持仪式以邀请神灵居住。不过,藏传佛教将佛像视为佛陀的有形化身。它们也被视为佛陀法身的容器。如果没有舍利、坛城净化和建立神灵的存在,负面实体可能会附着在佛像上。这些实体可能会接受供品,并有可能伤害众生。因此,"安居 "仪式包含了特定的仪式来防止这种情况。

详细了解 "建立住所 "仪式

建立居所 "仪式包括几个关键步骤。首先,修行者将自己观想为主神。随后,他们借助主神的权威(如山神)举行仪式。然后,念诵净化咒语以驱除任何邪恶的实体。接着,沐浴佛像,并进行灌顶。

此外,修行者还按照既定仪式将受祝福的对象观想为特定的神灵。然后,他们进行供奉和赞美。然后,念诵开智慧眼的咒语,象征性地打开佛眼。做完这一动作后,他们观想生成的佛身化为光芒,并恢复佛塔、寺庙或佛像的原貌。

此外,仪式还会祈请智慧身住在佛像中,满足众生的要求。随后,他们念诵依止缘起的咒语,为散落的供品加持。最后,念诵吉祥经文,撒下鲜花或青稞米等供品。这样做是为了祈求好运、保护和祝福。这一复杂的过程旨在利用神力,确保物品的神圣性。

开光仪式的变异和改编

建立居所 "仪式的复杂程度各不相同。复杂的仪式包括进入曼陀罗和火祭。这些大型仪式可持续三天。中等规模的仪式通常持续两天,而小规模的仪式只需一天即可完成。此外,简单的祝圣仪式也可以非常简洁,有时只持续几分钟。因此,这些变化根据具体情况和可用资源提供了灵活性。

藏传佛教的年度开光大会

藏传佛教的主要寺院每年都会举行大规模的 "安居 "大会。这些重大活动旨在为新造佛像祈福、 舍利塔和寺庙。此外,这些活动还起到了共同祈福、祛病消灾的作用。此外,这些集会还加强了社区内部的精神联系。

开光佛像填充文物的意义

开光

用舍利子填充佛像的做法源自密宗经文。佛像的外部形态反映了人体。其内在内容,即经文和咒语,则代表人的意识。因此,装填舍利和随后的供奉被认为是不可或缺的。这一过程是修行者利用神力的重要部分。

填充舍利的过程有严格的程序。根据佛像的大小选择经文和咒语。特定的身体部位对应特定的咒语。此外,还要使用规定的物品、特定的包裹方法和药物。经文的插入也遵循严格的准则。

此外,除经书外,舍利还包括其他佛像、佛舍利和其他珍贵法器。大型佛像甚至可能包含完整的大藏经和受人尊敬的喇嘛的作品集。装满舍利的佛像象征着佛陀身、语、意三密的完整存在。这使它宛如一尊活佛。

开光与外来传统的关系

即使没有舍利,外来传统也允许供奉佛像。不过,在供奉之前,仍建议举行 "安居 "祈福和净化仪式。因此,即使在这些传统中,某种形式的开光也被认为是有益的。

开光的持久重要性

总之,"开光 "或 "安居 "仪式仍然是藏传佛教的重要修行方式。它保证了圣物的神圣性,并将修行者与神灵联系在一起。通过复杂的仪式和供品,该仪式成为利用神力和接受加持的有力方法。它是藏传佛教修行的基石。

zh_CN简体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