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度母

白度佛母(WhiteTara),藏音译卓玛嘎尔姆,又称为增寿救度佛母,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观世音有32种应化身,仅其中的度母化身就可以变化为21位救度母,白度母即为圣救度佛母的二十一尊化身之一。在藏传密教中,绿度母与白度母是二十一尊度母之中流传最广的。而藏密又常以长寿佛、白度母及尊胜佛母等三尊合称为:“长寿三尊”。白度母具有救度八难的威德。白度母是能够为一切众生赐予长寿的一尊度母,许多信仰众所知道的白度母是一位赐予众生长寿的本尊,其实不止这些,如果虔诚地修持她的法门,也可以使智慧迅速增长。相传白度母是观世音菩萨左眼眼泪所化。大悲观世音菩萨无量劫来救度众生,但是众生仍然常溺五欲生死苦海、轮回六道受无量诸苦,菩萨因为悲悯苍生而不由得悄然落泪,当此之时左眼的眼泪顿时变现出白度母,右眼的眼泪变现出绿度母,各自合掌恭敬向观音菩萨同声说道:"菩萨,您不要担心,我等誓度一切流转生死苦海的众生,为菩萨分担救度众生的悲愿。"因此,度母是观音悲泪的化身。藏传佛教说,观世音菩萨的化身很多,度母是他化身的救苦救难本尊,以颜色区分,现为二十一尊象;二十一尊度母的颜色都不相同,最受尊敬、寺庙中最常见的是白度母。据佛教经典记载,此菩萨乃是由观世音菩萨的悲心化现,一面二臂颜容端正,法相寂静、殊妙庄严,乃佛教中治病延寿事业的本尊菩萨之一,如月光般清净的无垢光明照耀世间,纵然百千万星宿俱时为聚集,殊胜威光仍然远超于彼,受到各方众生的礼敬,身相白色为息灾之意,全身有七只眼睛,双手双脚各有一眼,第三只眼睛则在眉心中央。额上一目观十方无量佛土,其余六目观六道众生,故又称为「七眼佛母」,七眼能够照见一切瘟疫疾病的缘起从而消灭之,一切众生凡是被她观望到的皆可得解脱。据说她最为温柔善良,头脑聪颖,总能热心救助人们,故又称为救度母。在藏地历史上,尼泊尔的赤尊公主是白度母的化身,汉族的文成公主是绿度母的化身(另一种说法是:赤尊公主为绿度母的化身,文成公主为白度母的化身,通过各方翔实可信的资料来看,前种说法更为可信,后种说法则很可能是语误,但为公正起见而不偏颇,两种说法皆予保留)。有关资料记载,藏王松赞干布去世前,圆满安排了西藏的国事,对未来的重大事情进行了授记。然后藏王用右手为赤尊公主摸顶,结果赤尊公主变成了一朵白色的八瓣莲花,莲花中现出白度母的标志。藏王又用左手为文成公主摸顶,结果文成公主变成了一朵绿色的十六瓣莲花,莲花中现出绿度母的标志。最后藏王仰望自己的本尊——十一面观音像,随即与两朵莲花一起化光融入观音像。白度母性格温柔善良,非常聪明,没有能瞒得过她的秘密。人们总爱求助于她,故又称为救度母;白度母身色如雪山洁白,面目端庄祥和,双手和双足各生一眼,脸上有三眼,因而又称为七眼佛母。相传额上一目观十方无量佛土,其余六目观六道众生。她的形象为一面二臂,面目端庄慈和,温静微笑,法相寂静;头戴花蔓冠,乌法挽髻,秀发后束,顶髻飘逸;双耳坠着大环,肤色洁白,玲珑剔透,身放五光;穿丽质天衣,上身袒露,颈挂珠宝璎珞,斜披珞腋,身着五色天衣绸裙,以白珍珠为主的各种宝贝分别作为头饰、耳饰、项饰、胸饰、腰饰、手镯、脚钏,佩戴铃串、天物之花,第一串绕颈,第二串绕胸,第三串绕脐,宝珠璎珞遍体,细腰丰乳,如妙龄少女;上穿白丝,下着锦裙,全身花鬘庄严。七只慧眼个个如菊花花瓣大小,这些眼象征她能观照一切众生。月亮靠背,双足金刚咖趺坐安住于莲花月轮上,右手膝前手掌向外结施愿印以示救助,左手当胸以三宝印抚乌巴拉花,左手拇指与无名指牵住白莲花枝对着心间,花沿腕臂至耳共有三朵,一朵含苞,一朵半开,一朵全开,代表佛、法、僧三宝具足;花茎曲 白度母象征着诸佛之法力与尊严,尤其象征用女人之身成佛;肤色象征成就智慧;法器象征将众生救拨于轮回。总之,她是一切羯磨及灌顶之神,能使人增长寿命,其法缘深厚,福力广大,善端非凡。白度母为二十一度母之一,是一切众生尤其是女性的无比圣神,是保佑心想事成,赐寿除障的如意宝。白度母集二十一度母之功德于一身,能消除病痛邪风,妖魔鬼怪等外部之障与贪嗔痴等内部之障,勇猛无比,形随众生,变幻莫测。藏传佛教认为生信者只要一念及,即能以兄弟姐妹之情倾力相助,堪称众女神之王。在《二十一度母赞》中有颂偈曰: 顶礼月色白度母,秋百满月聚集脸, 成千群星同汇聚,尽放威光极灿然。 这里顶礼的就是白度母,又名月色朗秋母。这个偈颂大意为:秋天的月亮远离了尘埃、云雾,白度母的面容犹如一百个秋天的满月聚在一起,她的身体放出灿烂的威光,犹如成千上万的群星汇聚,从光芒中降下甘露,遣除一切众生的热恼。..]

马头明王:消除无明业障,瘟疫,病苦,保家庭平安!

马头明王即马头金刚,也叫马头观音、马头观自在。梵语称 "何耶揭梨婆",藏语称 "丹真"。藏密认为他是莲花部主阿弥陀佛的变化身,或由观音所化现,是胎藏界(表大日如来的理性)观音院的上尊,为六观音之一,为畜生道之教主,是无量寿之忿怒身,以观音为自性身,以马置于头,故曰马头观音,亦曰马大士。其形相有多种,有一面二臂、一面四臂、三面六臂、三面八臂等,汉传佛教天台宗称其为“狮子无畏观音”。此尊在发际上有一或三个马首,此乃观音为噉食一切众生无明业障,摧破诸恐怖而现之形。明王跋涉生死大海,如同饥马觅食水草而无他念,故以马首为头饰,又名噉食金刚。一面二臂的马头明王,他是佛,也是菩萨,也是护法。以后者的资格而为莲花部的明王。该明王一面二臂,身红色,三目圆睁,獠牙外露,发须皆红黄上竖,头顶上有绿色马首。右手持骷髅宝杖,左手施期克印。头戴五骷髅冠,项挂五十人头璎珞,身披人皮、象皮,以虎皮为裙,以蛇饰、骨饰为庄严。双足右屈左伸,以弓马步姿,脚踩男女二魔,以莲花日轮为座,威立于炽热般若烈焰中。三面的马头明王为三面六臂,身色靛蓝,双目圆睁,怒发竖立,身穿虎皮围裙,头顶三个马头。右上马头明王马头明王一面表示空性,二臂表示智悲双运,三目圆睁表示降伏三界恶魔,獠牙可怖势态表示具有众生无明业障,摧破诸恐怖而现形。右手持骷髅宝杖表示灭伏一切魑魅之恶业,左手以期克印表示除断一切恶障。头戴五骷髅冠表示五佛性能,双足右屈左伸表示降伏烦恼、蕴、天子、死等四魔之意。马头明王的主要功德为:降伏罗刹、鬼神、天龙八部之一切魔障,消无明业障、瘟疫、病苦、免一切恶咒邪法等。修持此本尊法,可获无痛苦之大乐空性成就果位。诸本尊中唯有马头明王在发际上有一或三个马头。此表征为啖食一切众生无明罪障,摧破诸恐而现之形。佛经中讲:马头明王的主要功德为:降伏罗刹,鬼神,天龙八部之一切魔障,消除无明业障,瘟疫,病苦,免一切恶咒邪法,故有许多法器,马头明王金刚橛上安置本尊的头像!此莲花马头金刚陀罗尼为七佛所说,诵一遍便解脱一切罪业,能塞恶趣之门,龙等诸魔不能害,解脱毒害诅咒,一切祸殃等。一切诸佛慈悲摄受,能使分争合好等。且无量功德也。若诵一遍,除一切罪恶,诵二遍,得吉祥。诵十万遍,得长寿。诵百万遍,亲见本尊,往生莲花刹土。并说:此咒能治龙魔所致心,不欢喜等身病,肿瘤,尿频,半身枯萎,疗毒,热邪麻疯,毒病,等种种病,并能抵制一切邪魔,此法亦能解龙魔诅咒之害也。 若经常播放马头明王咒并把打印的此图片挂起家里的干净地方,虽没经开光亦能保家庭平安、吉祥如意。在末法时代,修马头明王法非常有必要 "现 "是器世界,"有 "是有情世界,"嘿热嘎 "是指马头明王,整句话意思是,马头明王能胜伏整个世间。马头明王是阿弥陀佛的忿怒相。 在唐密中,有为数不多的马头明王修法,在藏传佛教中,马头明王的修法非常多。 在藏地历史上,有许多人依靠马头明王获得了成就。马头明王法具有强大的威力。修持马头明王成就时,会出现各种稀奇的征相,比如头顶出现马头,马头发出嘶鸣,嘶鸣声传向上方降伏天界的一切魔障,传向下方降伏龙界的一切魔障,传向右方摧伏一切男性的魔障,传向左方摧伏一切女性的魔障。在末法时代,修马头明王法非常有必要,以前我们发过马头明王仪轨,大家应该精进念修这些仪轨。 我从小对马头明王就有强烈的信心。小时候我天天在山上放牦牛,当时我每天光着脚,拿着一个小转经轮,一边放牦牛,一边念马头明王心咒: 嗡 班扎尔卓达哈呀格瓦 [.....]

大势至菩萨

名号由来根据《悲华经》记载:过去宝藏如来时期,阿弥陀佛仍为转轮王,观世音菩萨为第一王子,大势至菩萨为第二王子。宝藏如来依次为弥陀和观世音菩萨授记以后,大势至菩萨亦发起大菩提心,向佛陀表示自己将在观音菩萨成佛度生结束进入涅盘后,他紧随其后,入补佛位住持正法,并发大愿:“当我成佛之后,所作弘法利生的种种佛事,我国土世界的种种清净庄严,以及入涅盘后,正法住世的时间,都和遍出功德光明佛(观世音菩萨成佛后的名号)所作所有,平等无异。”宝藏如来听后非常欢喜,为之授记未来必定成佛,号“善住珍宝山如来”。由于其发愿摄取广大殊胜清净庄严的世界,因此得名为“得大势”。名号涵义关于 "大势至 "这个名号的涵义,很多经典从不同的方面进行了开演: 在《观无量寿经》中讲到:"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离三途,得无上力,是故号此菩萨为大势至。"可见大势至菩萨智慧光明不可限量。此经中又称他为 "无边光菩萨",他能令众生远离地狱、饿鬼、畜生三恶趣,并且得无上之力量,威势自在,震伏一切邪魔。观无量寿经》中还讲到 "以智慧力,拔三涂苦,得无上乐,故名大势至。" 《思益经》说道:"我投足一处,震动大千,及魔宫殿,故名得大势。"所以,我们遇到任何障缘,亦可念诵大势至菩萨名号,祈求大势至菩萨加持,同时观想大势至菩萨的智慧光芒照射到自己身上,使自己得无上的威势,从而可以自在地震伏一切魔军。说到大势至菩萨,不得不说的一部经典就是《楞严经》。此经讲了二十五圆通,对应十八界(六根、六尘、六识)与七大(地水火风空见识),每一个都有一个圆通法门,其中最为我们熟悉的就是观世音菩萨的“耳根圆通”法门和大势至菩萨的“念佛圆通”法门,它与娑婆世界众生非常相应,因为娑婆世界的众生耳根非常敏锐,所以特别适合“音声佛事”。念佛圆通法门归摄在《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圆通章》当中,全文289个字。它传授了念佛三昧的要领,那就是“如子忆母忆世尊”,就像孩子忆念母亲一样来忆佛念佛,如此“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所以通过这样忆佛念佛,就能“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从而获得念佛三昧。宝冠上的瓶子说到大势至菩萨,他与观音菩萨的身形几乎一模一样,只有一处不一样,那就是大势至菩萨头顶宝冠上有一个瓶子,而观音菩萨宝冠上是佛陀。 关于这个瓶子,有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大势至菩萨因地时,而观音菩萨宝冠上是佛陀。大势至菩萨因地时,早年父母双亡,菩萨感念双亲恩德,常念若父母在世,尚可劝化其信佛、学佛,然父母已亡,真是 "子欲养而亲不待"!为了报答父母的大恩大德,他把父母的遗骨装在一个瓶子里,顶在头上。他每天精进修行,并将修行的功德回向给父母,日积月累,骨头竟然发生了变化,连装骨头的瓶子也变成了宝瓶。宝瓶里的骨头后来继续变化,最后化成一片光明。可见菩萨孝心的至诚至真!这片光明非常不可思议,它能普现佛事,也就是凡是与三宝相关的事情都能在这片光明中现出来。

尸陀林主

尸陀林怙主,即尸陀林主,又称 "墓葬主",是本尊胜乐及空行母的不共护法。尸陀林主也为掌管尸陀林之神,护持独处尸林或坟地中修行佛法者。有八大寒林作为弃尸的处所:东方暴虐寒林、北方密业寒林、西方金刚焰寒林,南方骨锁寒林、东北狂笑寒林、东南吉祥寒林、西南幽暗寒林和西北啾啾寒林,均是修不净观的最佳地点,亦是修施身法者所必处之所。尸林主,形同白骷髅,一头二臂,红圆三目,头戴五骷冠,顶上半金刚杵饰。男尊高举右手而骨杖,左手托盈血颅器,曲右足而左足微弓立於白蚌壳上。女尊右持宝瓶,左手高举果穗,曲左足而右足微弓立於白海螺上。二尊皆以彩带、下著短裙为庄严,安住於般若烈焰之中。男女双尊分别踩踏白海螺与玛瑙贝,安住于般若烈焰之中。皆头戴五颅冠,表义出生一切悉地成就;髑髅身表义空性;人头骨棒表义摧灭嗔痴心;盛血的嘎巴拉表义饮魔敌血。双尊中间是金刚坛城,其中间圆形图样为心轮,心轮周围八个方向分别是内轮八眷属,内轮八眷属之间还绣有外轮八眷属,再外侧是外轮守护咒,最外侧是外墙咒。这表达了佛教无常的思想。佛教认为诸法无常,世间无任何永恒的事物,人有生老病死,可是众生不明无常之理,妄生执着,最终招致轮回之苦。尸陀林主向人们展示人的最后结果,不过是一架白骨,启悟人们放弃对恒常的执着,寻求解脱。**本身是空虚的,只是和骨头行房,对骨头外的皮肤产生欲望只是短暂的快乐,这才是双身像的真正用意。尸陀林主金髂拉是赫鲁嘎和金刚瑜伽母行者的特殊护法。其髑髅身表义空性,人头骨棒表义摧灭嗔恚心,盛血的嘎巴拉碗表义饮魔敌血表义出生一切悉地成就。 密续中说,修持尸陀林怙主法,能增财富,可得福寿,消除大难,死后顺利转生,修佛者获得成佛顺缘,护持成就道果。特别是对于防护仇敌和盗贼有特殊加持,也可以对治一些来自坟场的凶兆。 在密续中说,降伏三界者大殊胜嘿如嘎(胜乐)本尊发出 "嗡......."咒音后,惊昏了世间一切生灵。当众生苏醒时,便看到显现出尸林怙主夫妇的形象。 尸林怙主夫妇居住在髑髅山,那里有四方形的人头骨城,骨城有尸林髑髅宫殿和莲华日轮座,座垫上拥立着尸林怙主夫妇。 以下介绍八大嘿噜嘎及八大尸陀林八大尸陀林又称八大寒林,作为弃尸的处所:东方暴虐寒林、北方密业寒林、西方金刚焰寒林、南方骨锁寒林、东北狂笑寒林、东南吉祥寒林、西南幽暗寒林和西北啾啾寒林,均是修不净观的最佳地点,亦是修施身法者所必处之所。 八尸陀林(简称八尸林)之来源燃灯佛末世,有一高僧名叫突嘎和尚,专修密法名闻遐迩。他有二弟子,一名踏儿巴那伯,一名连巴。一住南一住北。二者修密均有一段时日。连巴了解正确无染之佛法,并以此正法传授弟子。但踏儿巴那伯修法太执着,比如密法讲双运,竟真的以男女双运修之。于是他传法处之佛法大乱。为此事二人辩论不休,各自坚持自己的法义正确。相持不下之后,两人便前往请益突嘎上师。突嘎示以踏儿巴那伯之法错谬不可弘扬,应悉数消灭。踏儿巴那伯为此瞋心大起,连杀上师突嘎及连巴,并成为横行无道,破三昧耶毁誓戒之可憎魔鬼。踏儿巴那伯往生之后,转世为南瞻部洲边界之拂洲,名叫马瞻布渣。他出生第一天便吮尽母奶,血水渗出;第二天喝尽母亲血液;第四天啃光母亲骨肉;第六天,无食物裹腹,又将住处周遭之罗叉全部吃得精光。再转到南瞻部洲吃人无数。此时无上法界之诸佛菩萨知悉他的恶行劣迹,派八大嘿噜嘎到马瞻布渣马拉雅山之宫殿去降服他。 往生后,他的男女双运身躯分裂,散布在他的宫殿马拉雅山之八方,成为外八尸林。[...]

作明佛母

作明佛母简介 作明佛母(梵文Kurukulle),音译为古汝古空行佛母,古译为酤罗、酤噜酤梨菩萨,据传是普贤佛母或圣救度母之化现,也有说是莲花部怙主世尊阿弥陀佛之化现。佛母一面三目四臂(或二臂),身体红色,具有十六妙龄之青春韶华身姿,以邬钵罗华所成之弓、箭为印契,是一位能够开启殊胜智慧、增长财富受用、自在一切怀柔事业的空行佛母,与欲帝明王、噶那巴帝象鼻天,合称为三大红色怀法本尊。作明佛母,作为主尊的修法有广略多种,单是在现身为眷属的修法里,就可以让我们看到佛母的自在威神。如在《观音九尊深修幻索》里,作为主尊红色大悲观自在菩萨的重要眷属,就以四种身姿处于坛城四方,任运成办着无量息增怀诛的事业。著名的《威摄显有祈请颂》里也说,佛母能够自在地怀摄一切有情之心识,故有 "无边众生爱乐作明母,胜共印契自在乐空舞 "的赞颂之词。金刚乘四部瑜伽中之无上瑜伽续,可分为父续、母续和无二续。据说,无二续中又可以分为甚深和广大两部,著名的《时轮金刚》就归属为“广大无二”之续;而讲说作明佛母的主要经典依据,则出自称为“甚深无二”之《喜金刚续》中。宋代的汉译本《佛说大悲空智金刚大教王仪轨经》,相对于吐蕃,即是闻名雪域的《喜金刚根本续王》(ཀྱེའི་རྡོ་རྗེ་ཞེས་བྱ་བ་རྒྱུད་ཀྱི་རྒྱལ་པོ),简称《喜金刚本续》,因为续文分有上下二品,故又有《二品续》的名称(不是“第二品”的意思)。在古印度,由卓毗、海金刚等传承,后传于黑誓句金刚、无敌月、那若巴、梅哲巴等人,渐次传入我国雪域。这部续经有二部影响后世的著名注释,即:共通释续《桑布札续》、不共释续《金刚幕续》(萨迦派根本护法金刚幕怙主,也就在此根本续的古译本《大教王仪轨经金刚藏菩萨现证仪轨王品第十一》里,佛世尊简要讲述了作明佛母的身相和所成办的事业,经云: "我今于十二广大仪轨中略说酤罗菩萨,于诸众生速疾成就信爱之法。 从纥哩(hrīḥ)字观想本尊,红色四臂,手执弓箭,持优钵罗华及莲华钩,如是观想,于三界中而为信爱。"佛母作明自在空行,便是成办这一事业具有极大加持能力的重要本尊。修行怀法有许多利益,比如改善人际关系,令亲眷如意和合,相爱和顺,能获得多人爱敬,令姻缘和事业如意,并能增长财富、权势等福禄受用,以及息灭违缘障碍,自在摄集如法之顺缘;依于轨则如法修持,还能消除贪欲烦恼、显发清净之悲心智慧等等。尤其对于具有广大发心,想要利益教法和众生的持教正士来说,作明佛母的修法,能够令教法的弘传顺缘聚集,并能令具缘弟子的心念随逐于善法。因此,大遍智不败尊者赞叹说,“若具足弘法利生之发心,则在一切事业中,以怀业最为殊胜。因为依靠无所恼害的怀爱方便,便可任运成办别余的事业(指,息、增、诛三法)。”不败尊者的一生,虽然承事修行过无数的诸佛菩萨,但作为内心的根本所依,却只有三位,即:“上师”为释迦牟尼世尊,“本尊”为大智文殊师利童子,“空行”便是作明自在佛母。作明自在佛母的身相,就如经中所说那样,通常为一面三目四臂,金色头发向上飞扬,项间以珠宝璎珞与五十颗颅鬘做为装饰,腰部系有虎皮裙,双足舞姿,立于智慧烈焰之中;第一双手,分别执持莲花所成之弓与箭,第二双手,分别捉持莲花钩和莲花羂索。但在不同仪轨中,由于修法仪轨出现的缘起不同,所观修的身相也存在些许差别。如,作明佛母是一面二臂时,在不同的仪轨里,二臂有的捉持着莲花弓和箭,有的则是执持着莲花钩和羂索。还有一种传承仪轨里面,一面四臂之第二双手臂中,手里的印契不是莲华钩和索,而是手鼓和噶巴拉器。这些微小差别,分别代表了不同的事业缘起,但其主要部分是共通的,那就是以四无量心怀摄一切有情,转变众生的迷乱业缘,施与一切众生所期许的最上安乐。作明佛母陀罗尼 各种仪轨之间观修的主尊身相虽然有所不同,但是佛母的心咒却并无差别。作明佛母的心咒,在《佛说大悲空智金刚大教王仪轨经拏吉尼炽盛威仪真言品第二》中译为 "信爱真言",古译注音为:唵(引一)酤噜酤梨(引二)纥哩(二合引三)莎贺(四)。遵照今人的字读习惯和古梵文的发音,结合仪轨传承,恩师重新做出的注音为:唵 古汝古籟荷日二合娑哈(oṃ kurukulle hrī [.....]

大威德金刚:佛法最殊胜的守护者

佛经中云:"有伏恶之势,谓之大威;有护善之功,谓之大德"。 也就是说大威德金刚的 "威 "表现在以凶暴威猛之力,慑伏一切恶鬼魔障;"德 "表现为以智慧力摧破烦恼业障,使众生从无明业惑中解脱出来,故曰大威德金刚。密续中记载:久远劫前有一善男子在三宝所依及僧众中做大供养,临终时却对三宝僧众生起了恶邪见,死后直堕地狱。无量劫后释迦牟尼佛住世时,方从地狱出来,因邪见之故变成一牛头鬼。由于往昔曾做过大供养故而具大神力,遂聚集众多大力鬼神四处破坏正法,所到之处瘟疫横生、人畜颠狂、水火相侵、佛法支离,修行僧侣道心退失、誓言毁损,如是种种恶相丛生。释尊对之以慈悲和雅之相加以教诫而弗能听。此时众菩萨中文殊菩萨当即化现为与之相同形貌的大威德本尊,口中发出“嗡阿佐德…..."如同千龙鸣般之咒音,并幻射无量咒薮天铁武器雷雹幻轮。 魔王恐惧万分,但却无处可逃,于是献出命咒,转而发愿护持正法成为大威德之眷属。此时大威德于世尊前说谛实语:末世若有众生持此大威德心咒,乃至一遍决定摧毁一切破毁誓言魔王鬼害!...当年大圆满祖师蒋华西宁以大威德降伏了外道国王,树立了正法胜幢;雪域努钦桑吉益西,亦以大威德修法摧毁外道魔军,令前译教法不致殒灭;法王晋美彭措也多次以大威德修法摧破魔军,护持佛法再弘扬。大威德本尊实为文殊菩萨之智慧身,为诸佛智悲力之本体,三界一切力量的总集。修持大威德本尊,不但能令佛陀正法久住,亦能令行者遣除障碍,速断我、法二执。当今时代,众生之邪见烦恼炽盛,面临堕落无量恶趣的边缘;魔外的摧残,持法者行非法,佛陀圣教充满内忧外患。如是之时,诸佛智悲力总集之文殊大威德修法,实堪为圣教及众生的守护者。如是之时,诸佛智悲力总集之文殊大威德修法,堪实为圣教及众生的守护者。...这些都与违背誓言者变成的大力鬼神有关,而这些靠大威德金刚很容易驱除。大威德修法圆满具备息增怀诛四种事业功德,尤其是作为忿怒本尊之首,其诛服之能力无与伦比,被调伏者能遵从调伏者的意愿安顺守己,不再为非作歹,制造障碍,侵袭众生。 其二:威慑三界--大威德金刚能调伏八大天王至阎罗王之间的所有众生。大威尊能调伏男女八天、男女阎罗。 八天为八大天王,男女八阎罗亦是大威德不共护法,阎罗八男为:黑阎摩、白亚瓦底、棕密征、褐蹄、九股青发、黑白斧、青牛头、褐火曜;阎罗八女为:信史女、獠牙女、杖棍女、时相女、时罥女、环套女、倒落女、铁钩女等。其三:持明长寿-- 大威德的不共护法是死主阎摩法王,在不了义的解读上来看,法王掌握六道生死。修大威德可以轻易调遣死主。轻而易举获得长寿持明果位,做到寿命自在。同时修持大威德更是证悟无死虹身之道,真正的长寿便是获得虹身之佛果。 其四:事业广大-- [.....]

文殊菩萨

文殊菩萨,梵文Maňjuśrī,略称 "文殊",意为 "妙德 "妙吉祥,佛教著名的四大菩萨之一,"是大智慧的象征,"辩才无碍","大智文殊师利菩萨"。文殊菩萨是诸佛之师、七佛之母,身紫金色,形如童子,五髻冠其顶,代表大日五智,左手持青莲花,纯洁无染,花上有金刚般若卷,象征无上智慧,右手持利剑,以智慧斩断一切烦恼障碍。 其坐骑为青狮子,智能威猛。 农历四月初四,文殊菩萨圣诞日 农历十月二十,文殊菩萨出家日 农历腊月廿二,文殊菩萨成道日 佛经记载按《文殊师利般涅槃经》。按《文殊师利般涅槃经》中记载,文殊菩萨是舍卫国多罗聚落梵德婆罗门之子。 从其母亲的右胁出生,身体紫金色,刚生下来就能说话,在佛陀座下出家学道,"住首楞严三昧,行饶益众生之事"。 因而在佛教信仰中,文殊菩萨的地位非常尊贵,他位列诸菩萨之首,在大乘佛教中仅次于佛陀,是佛教中最伟大的菩萨之一。 他是具有卓绝智慧的菩萨,人们相信礼拜文殊菩萨可以被赐予知识、智慧、超强的记忆力及雄辩的才能。佛教信徒坚信膜拜他还能使自己掌握更多难懂的佛教经文。文殊菩萨道场《文殊师利法宝藏陀罗尼经》讲,相传文殊菩萨的说法道场在山西五台山。五台山又名清凉山、五峰山。汉明帝时,天竺高僧摄摩腾、竺法兰等入中土后,以天眼神通观之,即知此山乃文殊住处,兼有育王所置佛舍利塔。唐时法藏著《华严经探玄记》卷十五写道:“清凉山则是代州五台山也。于中现有古清凉寺,以冬夏积雪,故以为名。此山及文殊灵应等,有传记三卷。”至421年,天竺僧人佛陀跋陀罗在南京翻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其中《菩萨住处品》中又记道:“东北方有菩萨住处,名清凉山。”“彼现有菩萨,名文殊师利,有一万菩萨,常为说法。”可见文殊菩萨常在五台山现身说法,渡化众生。华严三圣"华严三圣",也被称为 "释迦三尊",是佛教中的三大主尊,来源于《华严经》,是《华严经》中华藏世界的三位圣者。他们分别是毗卢遮那佛,其左胁侍是以智慧闻名的文殊菩萨,其右胁侍是以大行闻名的普贤菩萨。"胁侍 "也就是我们通俗意义上的 "助手",三者合称为 "华严三圣"。 诸佛之母,七佛之师佛经中说,文殊菩萨于无量阿僧祇劫前早已成佛,文殊菩萨指导的弟子很多也已成佛,所以常被称为佛母、诸佛之师。 文殊菩萨为诸佛之师,引导无数的修行者证得佛果。 在《佛说放钵经》中,佛陀说:"今我得以成佛,是文殊师利的恩德!过去无数诸佛,都是文殊师利弟子,未来当成佛者,也都是其威神恩力所致。 就好像世间的小孩有父母一样,文殊菩萨是一切众生在佛道中的父母。" 智慧第一 [.....]

十分钟读完汉传佛教史

两汉之际,佛教从西域传入中国对此后中国社会、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对此后中国社会、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东汉三国时期,佛教主要依附于道教、方术,佛经传译侧重于对基本教义与禅观方法的介绍。到了魏晋时期,佛教摆脱了道教方术的色彩,转而与当时流行的玄学思潮相融合,此时般若典籍与学说最受欢迎。南北朝时,新译佛经大量涌现,汉地和西域,尤其是与印度之间交流也极为频繁,对佛教教义的理解和认识得到了空前提高。到了隋唐,求法运动高涨,佛经翻译迎来第二个高潮,寺院经济实力雄厚,僧徒们开宗立派,建立各自的理论实践体系。宋代的佛经雕刻对后世影响深远,共出现了五种刻经。元明清数代,汉地佛教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禅宗与净土宗上;由于统治者的喜好,此期的藏传佛教更为兴盛。玄学: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的思潮。"玄 "取自《老子》之意:"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以《老子》、《庄子》和《周易》合称 "三玄"。玄学大体上可说是研究幽深玄远问题的学说:辩证 "有无 "的关系,解决名教和自然的冲突,提倡辨析名理、得意忘言,融合儒道两家而立论。 两汉三国,佛教初传中国 佛陀生前主要在印度北部、中部的恒河流域一带宣说佛法。到公元前 3 世纪,孔雀王朝的阿育王尊奉佛教,并派遣使者到印度周围的国家传教。于是,佛教向南传到斯里兰卡和东南亚国家,向北传入罽宾(今克什米尔)、大夏(今阿富汗一带)、安息、康居等地,甚至越过葱岭传入中国新疆地区。公元前2世纪中叶,大月氏为了躲避匈奴的锋芒向西迁徙并征服大夏,而此时的大夏已经大体接受了佛教(可参见《那先比丘经》或《弥兰陀王问经》)。大月氏与中原的汉王朝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经常有使者往返其间,这一过程或许就伴随着佛教向内地的传播,因此产生了大月氏使者伊存口授佛经和汉明帝(57~75年在位)派人到大月氏抄写《四十二章经》的传说。 这一时期,佛教主要依附于汉地原有的道教方术,作为祠祀求福的一种宗教形式而得到发展,最早的史料记载是汉明帝的弟弟楚王英以斋戒祭祀来奉行佛教。这种做法一直延续到东汉末年,如桓帝(146~167年在位)同时祭祀黄老与浮屠,笮融建立浮图祠。这种做法一直延续到东汉末年,如桓帝(146~167年在位)同时祭祀黄老与浮屠,笮融建立浮图祠。ā的音译,意译为智慧。全称为praj?āpāramitā,音译为般若波罗密多,意译为智度,一般指通向成佛之路的特殊认识。即认为世界由因缘和合而生,本性为空,故而又称“空观”。从支谶译出《道行般若经》以后,佛教般若类经典源源不断地流进中国。支谶的再传弟子支谦,博学多通、精于六国语言,当时有“支郎眼中黄,形躯虽细是智囊”的称誉。他于汉末避乱南下,译出了相当数量的佛经。康僧会则除了译经之外,还促成了东吴第一座寺庙建初寺(位于吴国首都建业,即今南京)的创建,对佛教在江南一带普通民众间的传播做出了很大贡献。 两晋南北朝,佛教在中国的全面开花西晋最有名的译经家要数竺法护。他本是月氏人,世居敦煌,慨叹大乘典籍大部分尚未传到汉地,于是跟随其师远游西域,遍学各种方言,取得佛经源文本,终身从事翻译事业,人称 "敦煌菩萨"。 东晋南北朝时期,北、南方佛教发展呈现不同面貌北方佛教与政权联系更为密切:在朝廷的资助下,翻译佛经与造像建窟的规模都蔚为壮观。 其中,在石勒、石虎统治下的后赵,由于统治者文化程度不高,虽然未曾开展译经事业,但西域僧人佛图澄运用神通取得二石的信任,在后赵大力推行教化、建立佛寺,整个北方广大地区的华夷人众开始大量信仰佛教。..]

普贤菩萨

普贤菩萨,梵名Vajrāmogha-samaya-经云,众生如法修持祈求普贤菩萨,终不堕三恶道,获金刚寿命,不再轮回。据《金刚顶经》记载,一切如来成就金刚,授予普贤摩诃菩提萨埵,以佛身宝冠缯彩灌顶,号金刚手。密教中普贤为菩萨上首,金刚手为秘密主,圣诞是农历二月二十一。《法华经》中,普贤座骑为六牙白象,与无量菩萨围绕。其三昧耶形为甲冑,密号真实金刚。胎藏界秘密八印有普贤菩萨的印明,还有见普贤咒、护坐禅避鬼神咒、根本咒等。一切菩萨欲成佛必修普贤慧行,不空祖师在《普贤菩萨念诵法》中说:“归命礼普贤,法界真如体”。普贤菩萨欲令有情证金刚萨埵位,修四无量心,先入普贤慈。胎界东南方位属普贤,若无此妙因,终不能成无上大果,故有普贤金刚手、大普贤之称谓。金刚部在金胎两界部类中为上首,故为金刚部主,手持握金刚杵铃,称金刚萨埵。普贤净土在《观普贤行法经》略提及,如同西方安养世界庄严。从普贤体法身则在《华严经》普贤菩萨形象有三:一、戴五佛冠金色身,右手持剑左手施愿,半跏而坐;二、身呈肉色,头戴宝冠,趺坐于红莲花之上,左右各有十臂;三、戴其五佛冠,身如水精月色,右手持五钴金刚杵,左手持金刚铃。普贤菩萨三昧耶真言功德,诵一遍如入坛轮证三摩提,一切善法皆满足,三聚净戒俱圆满,身同普贤坐大月轮,一切诸佛忆昔本誓观察护念。若有人曾受佛戒,恶心破毁不复清净者,诵此咒一七遍已,破戒罪垢悉得清净,一切戒品还得如故。佛说普贤陀罗尼经中,普贤菩萨摩诃萨说此陀罗尼已,佛观彼菩萨之身为过去先佛,为悲愍一切众生现变化身,满于三界诸世间中。诸大菩萨及天人阿修罗等,从一切金刚峰起,离自金宝庄严大富贵座,来菩萨前而自唱言,南无大慈大悲无边大功德海最上成佛大陀罗尼法,善能饶益过去未来现在三界无数众生,令得安住大法之位。佛言若人闻此大陀罗尼法,经无边劫所作之罪皆悉除灭,亦能枯竭烦恼大海,摧坏我见高山。此大陀罗尼是一切如来心圆满大功德海,而能出生菩提智种,成就一切智地,而诸佛法皆不能及。此大陀罗尼金刚萨埵,亲对法身如来海会,受灌顶职位则说自证三密门,以献毗卢舍那及一切如来,便请加持教敕。毗卢舍那如来言,“汝等将来于无量世界,为最上乘者,令得现生世出世间悉地成就,具如经说。”金刚萨埵亦为大日如来正法轮身,亦即大日如来自性法身所出生者。金刚萨埵,梵文音译缚日啰萨怛缚,译名执金刚、持金刚、金刚手、金刚手秘密主、金刚萨埵等。萨埵者有情之义,萨埵有贤愚,愚者未觉,贤者金刚。故金刚萨埵有勇猛、无坚不摧之义。在显教普贤菩萨即金刚萨埵也。缚日啰汉文音译还有作跋折罗,意译为金刚。金刚有三种义:一不可破坏,二宝中之宝,三战具中最胜。故取金刚以言无能胜、无能坏。在唐密“金刚萨埵菩萨,背月轮戴五佛冠,右手持金刚杵,左手持铃,半跏而坐。”对于“普贤”这一名号的涵义,《大日经疏》卷一中阐述为:“普是遍一切处义,贤是最妙善义,谓菩提心所起愿行及身口意,悉皆平等遍一切处,纯一妙善备具众德,故以为名。”唐宗密大师在《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注》中释义有三:一、约自体:“体性周遍曰普,随缘成德曰贤”;二、约诸位:“曲济无遗曰普,邻极亚圣曰贤”;三、约当位:“德无不周曰普,调柔善顺曰贤”。在密教中,普贤菩萨的名号众多,主要有:普贤如来、金刚萨埵、金刚手秘密主、普贤延命菩萨、降三世明王和步掷金刚等,皆是普贤菩萨在无量旷劫中发菩提心、修真言行,获无边殊妙功德与果证的体现。《普贤观经》则说:“六牙表六度,四足表四如意。”六度是指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四如意是指欲如意、念如意、精进如意、慧如意。还有一种说法是以“六牙”象征六神通:神足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漏尽通。而《宗轮论》说:“一切菩萨入母胎时,作白象形。”或乘白象,或自化白象,座下柔顺而有力的“六牙白象”象征其德。白色表清净无染,白象代表愿行殷深,辛勤不倦。在大威势中,能够清净无染,这才是菩萨的行持。普贤菩萨有增益、延命的性德,当他住入增益延命三昧的境界之时,就成为普贤延命菩萨。

莲花生大士

       公元八世纪,莲花生应藏王赤松德赞迎请入藏弘法,他以密宗法术一一收服藏地凶神邪崇,使之立誓拥佛法,并与堪布菩提萨埵建立桑耶寺。他还教导藏族弟子学习译经,从印度迎请无垢友等大德入藏,将重要的《显密经论》译成藏文,创建显密经院及密宗道场,发展在家、出家两种僧团制,奠定了西藏的佛教基础。 莲花生大士生平   据多罗那他于1610年所著《莲花生传》所载,约于摩揭陀国天护王时出生于乌仗那王族。一说系乌仗那英迪拉菩提(印度金刚乘始祖,著有《秘密集会》)之子。初名莲花光明,后通晓声明及各种明处,得名莲花金刚。旋又依真言阿阇黎寂色学事、行、瑜伽三部密法,得密号为莲花生。其后又从瑜伽师乐天及瑜伽母乐持学无上部法。他曾周游印度、广访密法大师,成为佛吉祥智的四个证得现法涅槃的弟子之一(另外三人为燃灯贤、极寂友、王种罗睺罗)。他又从吉祥师子学法。据智慧海王所著《莲花生传》载,他从吉祥师子学大圆满法以后,曾到中国的五台山学习天文历数。他的上师佛吉祥智也曾立志朝礼五台,他的同学无垢友也到过汉地。所以莲花生一派传授的教法有很浓厚的汉地禅宗色彩。   莲花生大士被认为是藏传佛教初兴之时的大阿阇黎,开创了藏传佛教。藏人非常敬爱莲花生大士,因此称他为“咕噜仁波切”,意为“宝上师”或“珍贵的上师”,或有时称他为“白玛卡拉”或“白玛炯涅”。莲花生大士也被称为“莲花生大师(莲师)”。在藏王赤松德赞去世后,莲花生大士骑着光线离开西藏,前往罗刹国调化罗刹众生。莲花生大士在西藏待了多久,有几种不同的说法,比较公认的说法是56年。其实莲师在西藏的大部分时间是用于造访各大圣地、加持、藏法宝等等,因此似乎大部分西藏平民都没遇到他。   在藏地雪域,旧派(宁玛巴)、新派(噶当、格鲁、萨迦等)的持教大德,多数是莲化生大士的化身。如第四世班禅乐桑曲坚云:"大智成就莲花生,化身具德阿底峡,又化罗桑扎巴华,我无其余皈依境。"意思是,前弘时期开创藏地佛法的莲花生大士,化身为后弘时期再弘佛法的阿底峡尊者,又化身为具德宗喀巴大师,除了这三者以外,我没有其他皈依境。由此可以看出,此三大教派的祖师皆为同一化身。   第二世达赖喇嘛格邓江措也说:“成就持明莲花生,五百顶饰阿底峡,金刚持佛宗喀巴,异身游舞吾顶礼。”成就持明者的莲花生大士,印度五百班智达之顶饰的阿底峡尊者,藏地与金刚持无二无别的宗喀巴大师,这三者显现上身体不同,实际上是一个本体。《莲师略传》云:“尔时上地名萨迦,父名文殊母度母,其二所生吾化身,子名根嘎嘉村者,彼将重修吾殿堂。”意即在上方一个叫萨迦的地方,父亲名为文殊(蒋华),母亲名为度母(卓玛),他们的孩子根嘎嘉村(萨迦根嘎嘉村,《萨迦格言》的作者),是我莲师的化身,将来会修复我的殿堂。佛经授记 对于莲花生大士,我们不能看成是一个普通人。而现在有些人,只把莲师视为对藏地贡献较大的一位瑜伽士,这是非常不对的。莲师真的跟佛陀无二无别,有些史书中说,他是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的化现,而且每一尊佛要传授密法时,都不能以化身形象,而要示现报身形象(如莲花生大士)。就像释迦牟尼佛传授《时轮金刚》时,现出时轮金刚威猛相,向特殊的弟子来传授密法,这就是显示报身。   莲花生大士并非只是藏传佛教承认,其实显宗经典中也有明确授记。藏文的《涅槃经》中说:“我已灭度后,汝等莫忧伤,无垢彩湖中,较我胜士夫。”《诸佛未来授记经》中也说:“我已灭度后,一百十二年,较我甚殊胜,名为莲花生。”还有《无垢称天女经》中也说:“十方三世一切佛,事业归为一体相,殊胜稀有之佛子,生于邬金西北隅。”这跟七句祈祷文所讲的一样,即指十方三世诸佛的事业幻化为圣尊的形象,此相是非常稀有的一位佛子,邬金国王恩扎布德去大海时遇见了他,当时他降生于邬金西北隅的莲蕊之中。   这是显宗经典里讲的,不是密宗续部所言,密宗续部介绍莲师生平的非常多,但有些显宗习气重的人不一定承认。 此外,显宗的《秘密不可思议经》中也说:"贤劫三世佛,奇妙幻化身,稀有莲蕊中,现为持明者。"贤劫诸佛的奇妙幻化身,在稀有的莲蕊中,化现为持明者形象,毫无疑问,这持明者就是莲花生大士。   当然,莲花生大士的功德,并不是依靠几个教证来说明就可以了,其实看看他的事业,就可以判断他是不是诸佛菩萨的化现。若没有当年藏王赤松德赞和阿阇黎菩提萨埵迎请莲花生大士,那么在非人如此猖獗的藏地,很难弘扬开来这么殊胜的教法。正因为莲师来藏地降伏了十二护地母和二十一优婆塞,让他们承诺永远护持藏地的佛法如意宝,并且自己也行持密法,同时建造有殊胜缘起的各大寺院,降伏了种种魔障.........大小乘佛法,尤其是密宗法要,才得以在藏土上遍地开花、兴盛不衰。 到目前为止,藏地全民信教的传统,跟其他任何地方都不同,甚至国内外很多信徒来到这里,出离心、菩提心、证悟觉性油然而生,很长时间对上师三宝的信心都不退转,究其原因,无不归功于莲花生大士的殊胜加持。..]

zh_CN简体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