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喀巴大师的一生

公元1357年,宗喀巴大师诞生于现今青海省湟中县鲁沙尔南镇的莲花山坳中,3岁受近事戒,7岁出家前往今青海化隆县的夏琼寺学习佛经。16岁时为了学习更加深奥的佛学知道,徒步前往西藏的拉萨。在西藏的几十年中,宗喀巴大师勤奋努力,广参高僧,释疑解惑,克服各种艰难险阻,终于在53岁的时候,西藏的大昭寺举办盛大的传昭大法会,明确提出了革新藏传佛教的观点,并且得以实践,创立了一个新的藏传佛教派别--格鲁派。格鲁派继承和发扬了西藏各旧教派的优点和长处,修改了一些不足和缺憾。格鲁派从此在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以及内蒙古和外蒙古等地区。发展速度前所未有,发展势如破竹,终于赢得了元朝最高统治者的重视。格鲁派政治地位的确立,对宗喀巴推行格鲁派无疑如虎添翼,先后在拉萨和日喀则修建了甘丹寺,色拉寺,哲蚌寺,扎什伦布寺,以及后来在青海建成的塔尔寺,和甘肃甘南的拉卜楞寺,并称为格鲁派六大丛林。同时,格鲁派经过完善的活佛转世系统开始传承,形成了以现在的两大转世系统为主的活佛寻访转世制度。宗喀巴大师一生的著作浩繁,三部著作至今是藏传佛教高僧大德必读的经典《菩提道次第广论》《密宗道次第广论》和《格言精要》。这三部著作已经翻译成为各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广泛流传。宗喀巴大师对佛学融会贯通,一生为雪域高原人民的安康为己任。创立了藏传佛教中的最高学位--甘丹赤巴。这种唯识学为上的高贵佛教品质,不断的鼓励年轻一代的僧侣人们勤奋学习,不断追随大师的身影,在藏传佛教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新的辉煌。也为藏传佛教的发扬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宗喀巴大师对藏传佛教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对西藏的安定和团结的贡献也是不可磨灭的。在佛教中宗喀巴大师是集智慧,慈悲和坚强为一体的神的化身,众多的佛教信徒也虔诚的认为宗喀巴大师是雪域高原大成就者-第二佛陀。 1357年,宗喀巴诞生在青海的塔尔寺附近(宗喀地方),兄弟六人,排行第四。7岁时,从迦当派的大喇嘛敦珠仁钦出家,受沙弥戒,法名罗桑扎巴。16岁时,敦珠要他离开青海到前后藏继续深造。临行前指示他学习经的次第和方法。关于次第,首先应学以《现观庄严论》(简称《现观》)为首的《慈氏五论》,其次要学以《释量论》为首的法称《因明论》,其次再学龙树的《中论》,最后再学一切显密经论。由此可见藏密学法的系统和严谨。17岁时,在止贡寺从噶举派僧人学习 "大印五法"、"那诺六法"。这些密法都是噶举派的主要传承法门。学习密法的同时,又在极乐寺学习《现观》,在两年之间遍学《慈氏五论》,完成了第一阶段。 19岁时,以《现观》立宗,答辩成功。当时西藏 "立宗 "是个非常隆重的学术辩论会,学者以某一经论为主,经过层层的公开答辩,才能成功,代表在学术上有一定的成就。 宗喀巴能以《现观》立宗,证明他已充分掌握《现观》的精义,对于以后他屡次弘扬《现观》最具关键性。 20岁时,学习《因明论》、《中论》以及其他密法。 [.....]

藏传佛教格鲁派

                格鲁派的祖师、创始人就是宗喀巴大师,宗喀巴大师有无与伦比的十六个功德。 第一个功德是化界无与伦比。为什么这样讲呢? 因为宗喀巴大师是诸佛如来的化身,是文殊菩萨的真身化身,也是观音、金刚手菩萨的化身,这就是宗喀巴大师的化界无与伦比。 第二是诞生无与伦比。宗喀巴大师一诞生,剪脐带时,一滴血滴在了地上,这个地方就长出来了一棵菩提树。诞生时长菩提树这种瑞相,除了释迦牟尼佛、宗喀巴大师,任何大师都没有,这是诞生无与伦比。 第三是授记无与伦比。释迦牟尼佛曾授记的菩萨、大成就者非常多,但对宗喀巴大师的授记不一样。《文殊根本续》中授记: 世间我涅槃,地上成虚空,汝现异生相,行佛诸所行。 彼时雪山中,有欢喜若兰。..]

藏传佛教,只看这一篇就够了!

藏传佛教的标志 法轮与鹿,象征佛法生生不息,万物皆有佛性,也是纪念佛主在野鹿苑初转法轮(传经),一对温顺的小鹿跪下来听法。一般放置在寺庙大殿前面正上方正中央。 十相自在: 莲华生大师创建的符号.上有日月慧尖,集三界精华的象征.信者可免刀兵,疾疫,饥谨及水火风灾。 宗咔巴大师: 宗喀巴被格鲁派认为是第二佛陀,所以与佛主同时供奉 转经筒: 筒里装的有经书,从右往左走,逐个转动转经筒, 就代替诵经,积德消业。 喇嘛塔和玛尼堆: 喇嘛塔象征功德,玛尼堆是刻有经文的石片,风吹等于读经。 [...] 宗咔巴大师: 宗喀巴被格鲁派认为是第二佛陀,所以与佛主同时供奉 转经筒: 筒里装的有经书,从右往左走,逐个转动转经筒, 就代替诵经,积德消业。

十分钟读完藏传佛教史

概念 在了解藏传佛教史之前,先厘清几个概念: 一是藏传佛教不能被称为喇嘛教。这种说法的最初来源已不可考,但很可能产生于清代乾隆皇帝时期,乾隆皇帝曾写了一篇著名的《喇嘛说》,并以藏、汉、满、蒙四种文字勒石为纪,石碑至今仍屹立在北京的雍和宫之内。喇嘛庙Temple,每当我听到这样的报站时,一方面惊叹 "喇嘛 "一词的流行程度,另一方面也为这种称呼哭笑不得。当然,称藏传佛教为喇嘛教不是汉语的专利,西方人也为此专门造了一个英文词汇,叫Lamaism。据考证,该词最早的出现也是在18世纪下半叶,而Lamaism这一不严谨的称呼后面潜藏的是对藏传佛教的不理解,以及由此带来的妖魔化和敌视。1998年,美国出了一本反思西方人认识藏传佛教的书,题为《香格里拉的囚徒--藏传佛教与西方》,该书的第一章就是对Lamaism的源流考证和反思。 二是藏传佛教不等于藏族宗教。谈到藏族,一般人的印象是全民信教,而且信仰佛教,其实这也是有问题的,藏族有自己的本土宗教苯教,也有民间信仰,藏族宗教的外延比藏传佛教要大。 三是藏传佛教不等于密教。从时间上讲,虽然藏族比较完整地接受了晚期大乘佛教的内容,重视密法修持,但是对显教的学习研讨从来没有停止过,而且逐渐形成了 "先显后密、由显入密、显密双修 "的学习次第。藏传佛教 藏传佛教是相对于汉传佛教、南传佛教来讲的。三者表面上的差异就是对佛教经典传承使用的语言文字不同,所以三者有时候也称之为藏语系佛教、汉语系佛教和巴利语系佛教。由此出发,我们可以对藏传佛教下一个简单的定义,即以藏语文为媒介,主要弘传于藏族地区、喜马拉雅山脉周边地区,以及部分蒙古族地区的大乘佛教。由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形成的青藏高原是地球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年代最新、并仍在隆升的一个高原,这里被誉为世界屋脊,有世界最高的山脉;这里被誉为亚洲水塔,是长江、黄河、澜沧江、怒江、印度河、恒河等大江大河的发源地。雪域大地、十万大山、十万江河等说法的确反映了藏族人民居住区的环境状态:处处是山,山山雄峻,处处是水,湖泊荡漾,江河澎湃。而高寒寂寥的地理环境不仅挑战着人类生存的极限,也造就了藏族先民对大自然天然的敬畏之情。极端环境下人类对超越性的问题,对终极关怀往往有着更热忱的追寻,更深刻的体味,从而一方面认识到自身的渺小与局限,另一方面也努力实践超越自我,突破极限的可能性,这是理解藏族宗教,尤其是藏传佛教的关键。或许正是对雪域高原爱恨交加的感情,藏族人认为藏区的地形就是一位仰卧的罗刹女,极为不祥,但藏地又极为幸运,因为这里是观音菩萨的加持之地,而藏族也是受观音菩萨点拨修行的猕猴和罗刹女的后裔。按佛教史家的说法,藏族人生具慧根,修行佛教乃天经地义之事。虽说如此,相较于佛教发展史,藏族人接受佛教乃相当晚近的事情,大致在公元7世纪初期。而在此之前,与汉明帝夜梦金人,佛法初传汉地的传说类似,藏族历史上也传说在第28代赞普(即国王)拉托托日年赞(约373–452)时期,有黄金宝塔、《百拜忏悔经》、《宝箧经》、观音六字大明心咒等经咒法器从天而降,是为佛法初传藏地之缘起。 吐蕃第33代赞普松赞干布(约617–650)是佛法传入藏地厥功甚伟的人物之一,他弱冠即位,统一吐蕃各部,制定律法,建立一整套军政制度,并且派人创制藏文,发展藏族文化,向周边民族学习文化技术,与尼泊尔、唐廷联姻,加强藏尼、藏汉联系。传说尼泊尔的赤尊公主带来了释迦牟尼八岁等身像,唐朝的文成公主带来了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为了镇住藏地罗刹女的地形,在其胸口处修建了大昭寺、小昭寺,并在寺中供奉这两尊佛像。松赞干布为了进一步改变藏地风水,又在罗刹女身体的十二个部位修建了十二镇肢寺,留存至今的有山南昌珠寺、隆塘卓玛拉康(度母殿)等。释迦牟尼等身像 [...]

药师佛心咒 | 身体健康 | 消业祛病

咒语(梵语):नमो भगवते भ्ऐषज्य गुरु व्ऐडूर्य प्रभा राजाय तथागतायार्हते सम्यक्सम्बुद्धाय। namo bhagavate bhaiṣajya guru vaiḍūrya [...]

财宝天王心咒(梵语) | 毗沙门天王心咒 | 发财咒 | 财富增长

咒语(梵语) oṃ vaiśhravaṇāya svāhā财宝天王职掌人世间功德与福报之转化,散发人间财富,护持佛法,消除魔障之挑战,净化天人成就大光明境地,修持此法将可立得福报。财宝天王属四大天王之一,为帝释天之外臣,以能护持世间故,又称护世者,梵名毗沙门,译为[多闻],表其福德之名,闻于四方,居须弥山北,率月叉诸部。又依藏密中所述,财宝天王名[南通谢],乃五方佛之南方宝佛生所化现,周边围绕八路财神为部属,协助财宝天王救渡众生,以满众生之愿。财宝天王心咒功德与作用: 积累福报资粮:念诵财宝天王心咒被认为可以积累福报,增长善业资粮。 通过与财宝天王的慈悲和愿力相应,修行者能够在福报方面得到加持,为生活中的各种善举和修行创造更好的条件,使得在物质和精神层面都能获得更多的助缘。增长财富:财宝天王是佛教中的财神,主管世间财富。持诵其心咒被信众认为有助于改善自身的财运,使事业顺利、财源广进。 这并非是指能带来不劳而获的财富,而是在合理合法努力工作的基础上,得到天王的护佑,让财富的获取更加顺畅,减少经济上的困境和障碍。护佑平安:财宝天王不仅是财富的守护者,也具有护持众生的力量。 念诵心咒能得到他的护佑,在生活中远离各种灾难、危险和障碍,包括疾病、意外、人际冲突等,使修行者的生活环境更加安稳,身心能够保持健康和平和。消除业障:在佛教理念中,人们过去世所造的业障会影响到今生的生活和修行。持诵财宝天王心咒被认为具有消除业障的作用,通过虔诚的念诵,能够净化自身的罪业,减轻业力对自身的束缚,使心灵得到净化,为修行和生活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在念咒的过程中,修行者通过专注和观想,能够使内心更加平静,杂念减少,从而更容易领悟佛法的真谛,在生活中也能更加智慧地处理各种事务,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藏传佛教中的神灵(九)

阎罗护法为文殊菩萨的化身。阎罗护法为文殊菩萨的化身。阎罗护法一般分为三种,即外、内、密阎罗法王。外修阎罗肤色蔚蓝,赤身露体,体型矮胖,大腹低垂;一面二臂,为忿怒牛面,上有二角,锋利无比;三目圆睁,血盆之口大张,暴出四颗獠牙;须眉似火,赤发上冲;右手持骷髅杖,左手握缚魔索,以右蜷左展之势踏立于青蓝忿怒水牛脊骨之上;旁边“杂母支”母身色蓝黑,一面二臂,右手持三尖叉,左手持盛血颅器,仰视阎罗,也站立于凶暴水牛脊背之上。此“外阎罗”即居于南方七层地下,掌管一切生命轮回之狱主,为护持业果教法及下士道之护法。内阎罗即流动于左右二脉中的业气,其形象为蓝黑裸体,一面二臂,面如忿怒罗刹,三目如世界末日之烈火般怒视一切。身形短而粗壮,大腹低垂,项佩五十新鲜人头以为装饰。头戴五骷髅顶饰,须发浅黄,向上猛旋。在最顶部饰以黄色金刚杵,表义不动金刚安住。虎皮之裙围缠下身,具足坟场八种装束。右手持弯刀高举,左手持颅器当胸,以右伸左展之势踏立于日轮仰卧之罗刹上。密阎罗是指流动于二脉中的分别心识,形象为一面二臂,通体赤红,右手捧持如意宝珠,左手当胸持满血甘露顶骨,项佩五十新鲜人头,头有二角,顶饰五骷髅冠,相貌凶残,阴森恐怖,阳具坚挺,以右蜷左展之势,踏立于红色水牛背上。姊妹护法姊妹护法,又称为犀甲护法。他属于藏传佛教护法神体系中的出世间护法神,但其特征却与世间护法神相似,还充任战神的职责。姊妹护法有自己的谱系,他的父亲是夜叉桑吉热巴巾,母亲是女神森姆查吉热巴巾,姊妹护法居住的地方是铜山中央的血海。那里众多的人尸和马尸铺在地上,人血和马血的涓涓细流汇成了一个湖泊。血海的周围环绕着铁山,中央山的顶峰有一座紫褐色的犀皮宫殿,带有玛瑙女墙和骷髅飞檐。姊妹护法身色鲜红,如同红玛瑙的颜色。四肢粗短,嘴大张,在嘴角冒出湿热的血泡。他的舌头向后卷起,龇露着铜獠牙,眉毛和面毛都是黄红色。三只眼睛怒视着佛法之敌;他的右手挥舞宝剑指向天空,斩断仇敌和生障魔的命脉;左手将敌人鲜红的心脏递向嘴边,同时持一副弓箭。在他的左臂弯上搭了一条珊瑚口袋和一支矛,上面缚有飘动的黑红色姊妹护法的左边伴神是他的姐姐和明妃顿玛玛,即红面女。明妃生有罗刹女的形貌,一身黑蓝色如同乌云,多皱的面孔是红色的,上面有火焰燃烧,眉毛拧起,嘴大张,舌头向后卷起,龇露着锋利的海螺牙。她右手持一把铜剑,指向佛法之敌;左手将金刚橛刺向生魔障。顿玛玛双乳袒露,饰有骷髅头骨,骑一头食人黑熊或者一头爪踩卧男子的母狮。 圣天菩萨即提婆,又是圣天菩萨。圣天菩萨即提婆,又被称为嘎拿力巴大师,是龙树菩萨四大弟子之首,大乘中观派的理论奠基人之一。他继承了龙树的中观思想,并使其学说得到进一步发展。因此,后来的大德们常把龙树和圣天称为“圣父子”。圣天也和龙树一起,成为南赡部洲的六大庄严之一。圣天菩萨头戴班智达帽,面上蓄着胡须,裸着上身,坐在兽皮座上,正做出一副与人辩论的样子。有关圣天菩萨的唐卡中,常会出现龙树菩萨的形象,这源于两人之间的师承关系。在这幅唐卡中,圣天菩萨左上方的上师便是龙树菩萨。唐卡右上方则是胜乐金刚,下边为四臂大黑天护法。居士白毡神居士白毡神,或护法白毡神,是世间护法神之一,西藏众多寺院的保护神。居于甘丹寺的居士白毡神被称为甘丹野山居士。在热振寺,他被称为地神白毡神,或热振尊者白毡神山,占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色拉寺,他的名称是多吉班丹;在春丕河谷的东嘎寺,他被称为乃色觉沃钦保、乃色大神居士、拉却觉沃恰岭和康赞巴。这位护法神的另外两个名字是地神班丹和多吉巴载。传说白毡神最初的居地是在印度的那烂陀,此后又由班智达阿底峡由那烂陀迁至藏地。白毡神还被认做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白毡神身体的颜色如同水晶的白色,生有一面二手,右手持金头白水晶长矛,矛上还缚有天界飘动的丝旗,左手持如意珠。呈大笑貌,头戴布织成的头饰,天丝制成的宽袖衣服,呈傲慢坐姿。他的左右两边还有外圈伴神是王后、儿子、大臣、战神和臣民等没有法力的人

藏传佛教中的神灵(八)

祥寿五佛母 祥寿五佛母又称长寿五姊妹、长寿五仙女,即祥寿佛母、翠颜佛母、慧贞佛母、冠咏佛母、施仁佛母,为莲师五智慧空行母,亦是大成就者米拉日巴的五位秘密空行母。藏族民间传说,这五位佛母依次为执掌福寿、先知、衣田、财富和牲畜的神祗,亦是密宗的五护法空行母。 祥寿佛母--扎西次仁玛(Tashi Tseringma),身白色,二臂,右手高举金刚宝杵,左手握一长寿宝瓶,慈眉善目,青春美貌,饰以莲师五智慧空行母。扎西次仁玛(Tashi Tseringma),身白色,一面二臂,右手高举金刚杵,左手握一长寿宝瓶,慈眉善目,青春美貌,饰以各种珍宝璎珞、耳环、镯钗。座下骑一头如雪一样白的绿鬃狮。在噶举皈依境中在护法那部份的右侧右数第二位。 慧贞佛母--米玉洛桑玛(Tashi Tseringma)。米玉洛桑玛(Miyo Lozangma),身黄色,一面二臂,右手施敬奉宝物的手印,左手捧一装满粮食的珍宝盘,慈眉善目,饰以各种珍宝璎珞、耳环、镯钗。座下骑一猛虎。 冠咏佛母-决班震桑玛(Chopen Drinzangma),身红色,一面二臂,右手持一宝匣,左手握一宝珠,慈眉善目,饰以各种珍宝璎珞、耳环、镯钗。座下骑一鹿。 翠颜佛母-婷吉希桑玛玛(Miyo Lozangma),身黄色,一面二臂,右手施敬奉宝物的手印,左手捧一装满粮食的珍宝盘,慈眉善目,饰以各种珍宝璎珞、耳环、镯钗。婷吉希桑玛(Ting gyi Shal Zangma),身蓝色,一面二臂,右手持一面镜子,左手持一饰有旗幡的长棍,慈眉善目,饰以各种珍宝璎珞、耳环、镯钗。座下骑一头野驴。 施仁佛母-达嘎卓桑玛(Tekar Drozangma),身绿色,一面二臂,右手持一捆草,左手持一条盘绕的蛇,慈眉善目,饰以各种珍宝璎珞、耳环、镯钗,座下骑绿松石色青龙。 密集金刚[...]

藏传佛教中常见的法器

佛法赋予了它们特殊的作用,使它们不再是普通的器物,而变得更加神圣庄严。藏传佛教法器的种类繁多,各种法器的用途、型制、大小也各不相同,如转经筒、念珠、海螺、金刚杵等。它们大多借鉴了印度佛教法器的形式,并加入了自身的特色。八大藏传佛教法器之一--法铃 法铃是喇嘛、僧人诵经作法时手中离不开的法器之一。有碰铃、金刚铃等,其材质大多是铜质,造型为喇叭口,柄把呈半根金刚杵形状,内有铃舌,外部镂刻着各种图案。在藏密中,法铃具有深刻的内涵意义。法铃上部相当于佛身,下部相当于佛语,金刚于其心中。法铃的含义是惊觉诸尊,警悟有情的意思。八大藏传佛教法器之二--金刚杵 金刚杵又名 "伐折罗",原来是古印度的兵器,后被密教吸收为法器。金刚杵多使用有金、银、铜、铁、香木等材质,形状一般有一股、三股、五股、九股等。金刚杵代表坚固锋利之智,象征着所向无敌、无坚不摧的智慧和真如佛性,它可以断除各种烦恼、摧毁形形色色障碍修道的恶魔。也象征佛智、真如、空性、慈悲和智慧等。在和金刚铃一起使用时,还有阴阳含义在其内,金刚铃代表阴性,金刚杵代表阳性,有阴阳和之意。 八大藏传佛教法器之三--法鼓法鼓是藏传佛教中的礼赞法器之一,种类很多,如大鼓、铜鼓、腰鼓、曲柄鼓、羯鼓、嘎巴拉鼓等。主要用于佛教庆典、宗教节日、活佛坐床、开光仪典等重大喜庆法事活动中。曲柄鼓的鼓锤是弯的,就像一张弓,鼓面直径约1米,下有一柄。 诵经时,喇嘛左手持鼓柄,右手用曲柄鼓锤敲击伴奏。法螺,又叫右旋海螺,藏语称为 "东嘎叶起"。是藏传佛教僧侣从事佛事活动、讲经说法时吹奏的法器,又是乐器。作为法器的海螺多为白色,按佛经说,佛祖释迦牟尼讲经说法时声音宏亮如同大海螺声,响彻四方,所以用法螺代表法音。海螺用于佛教法器的历史约有两千多年。相传释迦牟尼佛在鹿野苑初转法轮时,帝释天等将一右旋白色海螺献给佛祖,自此,右旋海螺成了吉祥圆满的象征,用于宣讲佛教教义,给人们带去和平。 有的法螺有装饰,有的法螺不装饰。装饰海螺用于法事活动,由专门的司号僧吹响。法事活动所用的法螺,一般都是镶金嵌银,华丽无比,其中最有名的是镶翅法螺。不装饰的法螺,一般供奉于正殿,放在青稞之上。..]

揭秘 | 藏传佛教是如何寻找转世灵童?

西藏是一个神秘的地方,西藏的宗教文化更加神秘,而西藏宗教文化中最神秘的莫过于活佛转世和转世灵童了。那么,活佛转世是怎么回事? 转世灵童又是怎么选出来的呢?西藏佛教对于人生和死的认识,与汉族有天壤之别。按照藏传佛教的说法,人是永生不灭的。而生命则以轮回的方式永恒存在,有一条永无止境的生命线贯穿于人的前世和后世之间。所以,我们应该从这个意义上去认识与理解西藏的活佛转世制度。 藏传佛教分为两大活佛系统,达赖和班禅。达赖是 "欣然僧佛 "即南海观世音菩萨的化身;班禅是 "月巴墨佛 "即阿弥陀佛的化身。活佛转世和转世灵童是西藏宗教文化中的一种特殊现象,是藏传佛教特有的传承方式。 当活佛圆寂,就是活佛转世了。 活佛转世就是修成正果的高僧死后乘愿转生,或以化身转生他人,转生的幼童就是转世灵童。找到转生的幼童,从小对幼童进行培养。活佛遗嘱 一些大活佛临死前,留有遗嘱,特别是噶玛噶举派活佛。十七世噶玛巴伍金赤列就是按此遗嘱被寻访到的。 2.护法神降神谕示 神谕又叫降神,是指当神灵依附在人身上时来传达神的旨意。是格鲁派在寻访转世灵童过程中惯用的一种方法。降神能够指出灵童的出生方向,甚至灵童父母的名字。 3.高僧占卜 通过高僧占卜,能知道灵童出生的方向,占卜结果往往与降神所示情况相互印证。

zh_CN简体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