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你在金刚乘传统中产生了菩提心,并接受了灌顶,你就进入了 金刚乘佛教.

金刚乘菩提心的独特性质

金刚乘菩提心与须陀洹乘菩提心的区别在于它们的证悟途径。在金刚乘中,修持者以通过修持金刚乘教法来解脱一切众生的愿望来修持菩提心,最终在三无数劫后成佛。金刚乘 菩提心而《金刚乘》则是以通过修习金刚乘教义解脱众生为目的,并以在此生成佛为目标。如果今生无法成佛,修行者会发愿在中阴(死亡与重生之间的中间状态)成佛。如果无法实现,他们就渴望来世成佛。

菩提心

金刚乘密宗指出,持守清净金刚乘誓言的修行者将获得 启蒙 最多七世之内。

通过灌顶进入金刚乘大道

在以下基础上接受第一次启蒙教育 金刚乘 菩提心标志着正式进入金刚乘修行。从这时起,一个人不仅成为佛教徒,而且成为解脱道的修行者。此外,他们还会成为大乘解脱道的修行者,最后成为金刚乘修行者。

因此,灌顶对于任何想要修习金刚乘的人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没有灌顶,就不能听闻或修习金刚乘教法。灌顶是进入金刚乘的第一步。如果你想修習金剛乘,就必須先接受灌頂。

启动工作面临的主要挑战

目前,围绕入会仪式存在两个重大问题。首先,人们对灌顶授予者和接受者的必要资格以及仪式前和仪式中的适当准备和行为缺乏了解。如果授予灌顶的人不具备金刚上师的资格,灌顶就会有缺陷或不完整,接受者也可能无法真正接受灌顶。即使上师具备所有资格,如果受灌顶者缺乏必要的准备,也无法接受灌顶。其次,许多人在接受灌顶后不知道该做什么。因此,他们很快就违背了自己的金刚乘誓言。灌顶过程也是发金刚乘誓言的仪式。然而,许多人在接受灌顶多年后仍然不知道这一要求,因此不知不觉地违背了誓言,也不知道需要忏悔。这导致了一系列问题。这种疏忽是不可接受的,因为我们对五种外道戒律一丝不苟,而违背金刚乘誓言则要严重得多,我们不应该掉以轻心。因此,我们必须牢记,在接受灌顶后,必须学习十四条金刚乘根本誓言或该灌顶的具体誓言,并保持其清净性。

当然,修持金刚乘也不是必须的。例如,如果选择中国佛教传统中的净土宗或禅宗,就不需要入门,也不会有违背金刚乘誓言的风险。但是,如果打算修习金刚乘,了解一些关于灌顶的基本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入门的目的和意义

激活佛性

梵语中的 "入门 "一词是 "Abhisheka",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是 "注入"。虽然从终极的角度来看,我们的佛性并不需要外部输入,因为它本来就存在,但从相对的角度来看,"灌顶 "会传递一种力量,激活我们的 "如来藏"(佛性)。第二个含义是 "摧毁"。它意味着切断、打破和摧毁我们的贪婪、仇恨和无知障碍。

激活佛性

在金刚乘教义中,我们存在的基础--根本、道路和结果--从一开始就存在于所有众生之中。从金刚乘的观点来看,五毒--贪、憎、无明、傲慢和嫉妒--的本质就是五大禅尼佛的五种智慧。五智与五大禅尼佛本质上是相同的。五智是五大禅尼佛的本性。五智又称五大陀罗尼佛,五大陀罗尼佛是五智的显现。在佛的境界中,它们就是五智;对于菩萨而言,它们的外在表现就是五大禅尼佛。

五大陀罗尼佛,即五种智慧,本来就存在于我们的本性之中。在修行佛法或接受灌顶之前,虽然我们的佛性存在,但它对我们并没有积极的作用。灌顶的目的就是激活佛性,让它发挥作用。当然,从终极的角度来看,"如来藏 "是无条件的,不存在激活与否的问题。然而,从相对的角度来看,激活过程确实存在。

激活分为三个级别:

  1. 最高激活: 这是指一个人在接受灌顶的那一刻就能成佛,瞬间完成一切,跳过道路的各个阶段。这种情况非常罕见。在金刚乘佛教史上,只有一两位印度大师达到了这种即身成佛的境界。在藏传佛教中,只有当下证悟的例子,而没有即身成佛的例子。

  2. 媒介激活: 这是在灌顶时获得的证悟。在所有大圆满(地藏)灌顶仪式中,都会解释地藏的观点。如果语言不通或没有翻译,就无法证悟。但是,如果有精确的翻译,有一位合格的金刚上师体现了这些特质,而且受持者做好了准备,对佛法、上师和三宝有坚定的信心,并已彻底完成了初步修持,那么当上师用水晶代表心的本性时,通过上师的加持,受持者可能会体验到证悟,尤其是在最高的第四次灌顶时。在中国佛教传统中也有立即证悟的例子,如六祖惠能从五祖慧能那里听闻《金刚经》的一句话就证悟了。然而,这种证悟只是一种初步的证悟,而不是成佛。它相当于经乘或金刚乘的积累阶段。它甚至不是初地菩萨的见道,更不用说第八地或第十地了。

  3. 最低激活率: 这时,一个人既没有成佛,也没有觉悟。接受者甚至可能意识不到任何变化。然而,由于上师的修行和灌顶的力量,再加上受持者的观想,"如来藏 "的潜能被激活,赋予受持者力量,使其迅速证悟。

授权

如果未经灌顶而修习金刚乘,就不会有任何进步和成就,反而会积累偷盗佛法的过失。

接受灌顶后,就有权阅读金刚乘经文、修习金刚乘方法、念诵义当(个人禅修神灵)的咒语以及解释金刚乘密法。不过,灌顶有不同的级别。有些灌顶只授权你自己修持,不授权你教导他人。而其他灌顶则授权你同时修炼和传授。

发起人和接受人的资格

金刚上师的资质

授予灌顶的人被称为金刚上师。金刚上师的标准在佛经,尤其是金刚乘经文中有明确的规定。例如,你可以参考龙钦巴的著作,如 安于心灵的本质我的完美老师的话.金刚乘强调,必须找到一位合格的上师才能接受灌顶,否则灌顶将毫无意义。

除了一般品质外,金刚乘上师还有一些特殊要求:

  1. 如果上师之前违背了他们的金刚乘誓言,导致他们的三昧耶(金刚乘承诺)不纯净或不存在,他们就不能授予灌顶。

  2. 此外,上师必须在生成和圆满阶段具有一定的成就。这个要求并不是非常高,比如初地或八地菩萨的要求,但一定程度的禅定技能是必须的。

  3. 在授予灌顶之前,上师必须进行严格的闭关,将灌顶的神灵作为自己的仪轨进行修行。修行时间长短不一,但上师必须严格遵守神灵的修行方式。

  4. 主人必须彻底熟悉整个入会仪式。

如果一个人不具备这些品质,却仍然给予灌顶,那么接受者将不会得到任何东西。大师必须具备上述四项资质,才能进行有效的灌顶。

有许多自称 Rinpoches他们是:堪布、成就卓著的大师、瑜伽士和达基尼。如果没有辨别的智慧,就很容易被误导。阿底峡到达西藏时,正值佛教遭到镇压的混乱时期。(在此期间,所有西藏僧侣都被迫还俗,因此几乎没有僧侣)。然而,许多金刚乘的俗家修行者利用他们并不显赫的身份,继续保存和传承金刚乘的传承、修持方法和密法,但僧人的誓言除外。后来,这些教法被公开并广泛传播。没有他们,就没有 藏传佛教 今天)。与阿底峡一起来到西藏的还有许多自称为大师的人和各种各样的人。因为当时西藏有很多黄金,有些人就是冲着黄金来的。虽然被骗了钱不算太严重,但其中一些人传授了非正统的教法,对许多修行者造成了负面影响。

阿底峡在圆寂前建议他的弟子们不要接受那些追求金子的印度老师的教诲,而要以佛经为师。 释迦牟尼佛 也曾教导弟子 "以戒为师"。同样,虽然并非所有自称为 Rinpoches 或堪布是骗子(我们不应该对所有僧侣或修行者都有偏见,因为那是一种过失),在考虑接受他们的灌顶或教诲时,必须先观察他们的品质。

根据金刚乘的传统,在接受灌顶之前,应该观察潜在的上师十二年。由于我们可能没有这样的时间,我建议大家考虑那些已经确立的、年长的、受人尊敬的上师,他们经历了许多磨难,往往因此获得了不可思议的见解。这并不是说没有合格的年轻师父,但在无法评估师父的素质时,这是一种安全的方法。

在这个堕落的时代,有些人以金刚乘为借口吃肉、喝酒、欺骗他人、破坏家庭。这些行为是这个堕落时代的明显标志。这种人不仅出现在藏传佛教中,也出现在汉传佛教中。每个组织都有寄生虫和坏苹果,我们必须小心。任何声称自己有超自然能力的人,或者说某人与自己有前世因缘的人,或者说自己是他们的妃子,与他们一起练习性瑜伽可以获得解脱的人,肯定都是骗子。我们还需要区分一个人的行为和佛法或道路本身。如果一个人很容易上当受骗,那是因为他自己缺乏辨别力。金刚乘教义强烈谴责这种行为。根据金刚乘经文,杀生、偷盗、性行为不轨,以及自称修持金刚乘却撒谎,比一般违反这些戒律的行为严重得多。

因此,除非你仔细评估过潜在的上师,否则切忌盲目接受灌顶,否则你可能会后悔终生。金刚乘教义不是儿戏,必须慎重考虑。

受援国的资格

  1. 放弃 如果修行佛法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健康、长寿、事业发展或经济利益,那么就不能接受灌顶。金刚乘的誓言建立在菩提心和个人解脱(普贤行愿)誓言的基础上,而菩提心和个人解脱(普贤行愿)誓言又建立在菩提心和舍弃三摩地的基础上。如果缺少其中任何一个基本要素,都会影响后面的层次。

  2. 菩提心 金刚乘首先是 大乘佛教.没有菩提心,就不是金刚乘,也就不可能证悟空性。

  3. 对金刚乘的坚定信念: 即使有了放弃和菩提心,如果没有对金刚乘的信心,最好还是推迟入门。这是一个严格的要求。应该等到对金刚乘产生真正的信心之后,再安全地接受灌顶。

  4. 理解与可视化 接受者必须理解灌顶的内容,并能在仪式中想象出神灵和曼陀罗。

  5. 恪守金刚乘誓言的承诺: 接受者必须坚守金刚乘誓言。十四条金刚乘根本誓言详见 智慧之光 和其他有关金刚乘誓言的书籍。在接受灌顶之前,必须研究这些誓言,并评估自己是否能够坚持这些誓言。如果不能,最好放弃灌顶。

十四条根本誓言没有一条是不可能遵守的。即使是关于如何与金刚兄弟姐妹相处的誓言(避免对他们表达严重的愤怒),也可以通过训练成为一种习惯。如果修行者之间发生冲突,立即道歉、弥补和忏悔就能净化过失。佛陀在制定戒律时,始终牢记 "不制定无法遵守的戒律 "这一原则。一般来说,如果一个人对金刚乘有很深的信心和渴求,那么他应该能够很纯粹地遵守十四条根本誓言。

具备以上五项条件的人,是金刚乘的合适容器,可以接受金刚乘的誓言和灌顶。

入门类别

基础、路径和结果启动

一个人一生中接受的第一个标准灌顶被称为基础灌顶。在第一次灌顶之后,之后的所有灌顶,不管是上师给予的灌顶,还是通过练习上师瑜伽获得的灌顶,都被视为路径灌顶。最后的灌顶是在第十地结束即将进入第十一地时接受的,称为结果灌顶。这种灌顶在经藏中也有描述。

在这三种灌顶中,基础灌顶最为重要。真正、标准的基础灌顶必须从合格的金刚上师那里获得。道次第灌顶可以通过自己的修行获得,因此有无上师并无区别。结果灌顶并不是我们需要关注的。

四级启蒙

在唐密、东密和外密中,只有一级灌顶。但藏传金刚乘却有四级不同深度的灌顶,因此被称为内密。

外密的观点、修法和灌顶介于须陀洹和内密之间。外密之所以没有更高层次的灌顶,是因为众生还不成熟。当须陀洹的基础扎实后,就可以修外密法,然后再修内密法。如果初步修法修得好,会使基础更加成熟,因此可以跳过外密法,直接修内密法。内密 金刚萨埵, 最初,我们经常接受的观世音菩萨、大日如来和大日如来灌顶一般属于外密。四级灌顶属于内密。

入会仪式分为以下四个级别:

  1. 花瓶启动仪式 宝瓶灌顶的第一个目的是授权受者听闻和修持与生成阶段相关的金刚乘密法和注释。第二个目的是将身体转化为佛身,并转化微妙身体的风、通道和水滴。对于尚未证悟的人来说,灌顶的力量和生成阶段的修持会使他们的身体成熟,并转化为佛身。第三个目的是净化通过身体产生的负面业力。第四个目的是播下佛陀涅摩那迦叶(出世间身)的种子,并使涅摩那迦叶成熟。

    当然,这些改造、净化和成熟的概念都是从传统的角度出发的。归根结底,没有什么需要改造、净化或成熟,但从相对的角度来看,它们是必要的。

  2. 秘密启蒙 这个启动仪式本身并没有什么秘密可言,只是名字而已。

    秘密灌顶的第一个目的是授权受持者听闻和修持与圆满阶段和生成阶段的初步阶段相关的金刚乘密法和注释。第二个目的是,对于尚未证悟的人来说,借助灌顶的力量以及生成阶段和圆满阶段的修法,使他们的言语成熟并转化为佛陀的言语。此外,它还能净化微妙身体内的风障(金刚乘认为人体由风、通道和水滴组成。这些元素都是不纯净的,但可以通过生成和圆满阶段的修炼转化为纯净的风、通道和水滴)。第三个目的是净化通过言语产生的负面业力。第四个目的是播下佛陀三宝加持(享受之身)的种子,并使三宝加持成熟。

  3. 智慧启蒙 这并不是说只有这一级的启蒙才包含智慧,之前所有级别的启蒙都包含智慧的元素。但是,这一层包含终极智慧,即大圆满智慧。

    智慧灌顶的第一个目的是授权受者听闻和修持与圆满阶段后期有关的金刚乘密法和注释。圆满阶段有两个层次:最初的圆满阶段可在接受第二次灌顶后修持,但高级圆满阶段的修持(如卡拉恰拉)则需要第三次灌顶。第二个目的是通过灌顶的力量、生成和圆满的修持,以及心识和妙体的滴落,将心识转化为佛陀的智慧。对于那些尚未开悟的人来说,灌顶的力量以及生成和圆满阶段的修炼将使他们的意识成熟,并转化为佛陀的智慧。第三个目的是净化通过心识所造的负面业力。第四个目的是播下佛陀法身(真理之身)的种子,并使法身成熟。

  4. 第四次启蒙 这是最高级别的灌顶,也被称为大圆满(地藏)灌顶。该灌顶的内容包括大圆满的最终境界以及金刚乘的所有其他方面。

    第四次灌顶的第一个目的是授权受持者听闻和修持与大圆满最低境界相关的金刚乘密法和注释。例如,大手印密法。但是,它并不允许修持所有的大圆满教法。要修习宁玛派大圆满法,必须接受单独的大圆满灌顶。第二个目的是为证悟佛陀的本体(Svabhavikakaya)播下种子。法身和精进是佛陀不共品质的两个方面。Dharmakaya 是佛陀光明的一面,Svabhavikakaya 是佛陀空性的一面。第三个目的是净化风、通道和水滴的综合障碍,包括微妙的认知和情感障碍。第四个目的是净化储存在阿赖耶识中的身、语、意所造的负面业力。

这四种灌顶有不同的目的。过去,西藏金刚乘修行者在接受灌顶之前,会仔细考虑适合哪一级别的灌顶。如果他们认为自己只准备好接受某个级别的灌顶,他们就会接受该级别的灌顶,而不会在没有适当基础的情况下急于接受更高级别的灌顶。但现在,由于金刚乘教法在西藏广为流传,所有四个级别的灌顶通常都是同时进行的。不考虑学生接受特定灌顶所需的条件。这种做法值得商榷。

除了四级灌顶之外,还有金刚上师灌顶。在获得灌顶权之后,如果有能力,就可以接受金刚上师的特殊灌顶。获得此灌顶后,就有权授予灌顶和讲解金刚乘密法。过去,这种灌顶并不向公众开放。即使你已经获得了金刚上师的灌顶,在接受学生之前,你也必须评估自己是否有能力授予灌顶或讲解基本教法。这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

zh_CN简体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