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藏传佛教 这些作品经常融入与死亡和重生有关的意象,提醒人们生命的短暂和勤奋练习的必要性。这一特点深深吸引着收藏家 Triay。Triay 喜马拉雅艺术收藏 "拍卖会上的精美作品虽然看似怪异,却具有诱人的品质,为收藏家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佛教传说和修行的难得机会。

有几件重点拍品的特色是 "西提婆提"(Citipati),佛教神灵通常被描绘成骷髅形象,有的是单人,有的是双人。当他们成双成对时,就像一男一女的双人组合,他们的四肢交织在一起,跳着优美和谐的舞蹈。值得关注的作品包括:两套 19 世纪蒙古缎绣 Citipati 舞服和靴子,每套搭配一个镶银金属面具(拍品编号 167,估价:8 万至 12 万欧元),以及一套 19 世纪蒙古彩绘缎绣 Citipati 舞服和靴子,搭配一个彩绘纸面具(拍品编号 162,估价:4 万至 6 万欧元)。这些人物被视为神灵的化身,其服饰的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精心制作。Citipati 头戴五骷髅冠和遮阳伞,瞪大的眼睛和张开的大嘴突出了他们恐怖的外表。

邦瀚斯拍卖行印度、喜马拉雅和东南亚艺术品全球主管爱德华-威尔金森(Edward Wilkinson)从拍卖会上挑选了五件杰出的作品与大家分享:

镶嵌鎏金铜和钢锤纹防护镜(19 世纪)

保护镜由指定的神谕师用于密宗占卜。神谕进入恍惚状态,预测未来事件。精确的仪式和相关图像仍然有些模糊,很可能源于早期的中亚土著习俗。到了 17 世纪,在当时政府的支持下,内城神谕的习俗变得更加突出。

死亡与神性

镜子的中心是梵文种子音节 "hrih "的 最初,这面镜子的设计灵感来自《无量光佛》。镜子采用锤击和镶嵌工艺精雕细琢而成,其迷人的珊瑚和绿松石装饰代表着 "无量光佛"。 四圣谛这面镜子是喜马拉雅宗教艺术的真正杰作。在过去的 30 年里,这面镜子曾多次在重要展览和出版物中展出,是喜马拉雅宗教艺术的真正杰作。

多色彩绘粘土和木制山神雕像(18/19 世纪)

藏传佛教的万神殿丰富而复杂。这件多色彩绘泥塑和木雕山神雕像展现了非凡的细节。

死亡与神性

当死亡之王阎王肆虐西藏时,人们转而求助于 文殊菩萨 寻求帮助。 文殊菩萨 他化身为阎魔(Yamantaka,死亡的征服者,又称金刚手菩萨),降服了阎魔,使其成为地狱之王。Yamantaka 是文殊菩萨的愤怒形态,也被称为 "锐利护法"。

鎏金铜嵌银杖装哈亚格里瓦雕塑(17 世纪)

这件工艺精湛的鎏金铜雕塑描绘的是冥想之神 Hayagriva,被称为黑 Hayagriva,在西藏雕塑中极为罕见。

死亡与神性

该雕像的特征是马头从冠后露出,身着多层丝绸长袍。该雕像生动且结构深邃,很可能被放置在高箱中或个人或寺庙的神龛中供奉。

与第 133 号拍卖品《Yamantaka》雕塑相比,这尊《Hayagriva》雕像的结构更为紧凑。尽管尺寸较小,但却保留了所有复杂的细节。艺术家巧妙地用银打造了武器的手柄,并在上面镶嵌了耀眼的绿松石。雕塑的背面也同样精致,底座用镀金铜板封住,突出了其中的圣物。

彩纸嵌银忿怒神面具(19 世纪)

这个面具是拍卖会上出现过的最有力量、最引人注目的西藏舞蹈面具之一。它充分展示了艺术家的非凡技艺:刺眼的眼睛散发出摄人心魄的警觉和力量,金色的眉毛炯炯有神,牦牛纤维制成的头发狂野而丰盈。僧侣们在萨嘎达瓦(Saga Dawa)等宗教节日期间会戴上这些非凡的面具,以纪念佛陀的诞生、觉悟和般涅槃。

死亡与神性

水牛头有多种解释,通常与死神阎罗有关。文殊菩萨化身为忿怒的 Yamantaka,通过智慧战胜了死亡,驱逐了违背法律和善的力量。

彩绘缎面刺绣 Citipati 舞服和靴子,配彩绘纸面具(19 世纪)

彩绘缎面刺绣 Citipati 舞服和靴子,配彩绘纸面具(19 世纪)彩绘缎面刺绣 Citipati 舞服和靴子,配彩绘纸面具(19 世纪)

这件非凡的服装曾在 2010 年纽约鲁宾艺术博物馆举办的 "记住你将死去 "挑衅性展览中展出。五骷髅皇冠的顶端装饰着一把阳伞,恐怖的目光和张开的大嘴故意设计成让人恐惧的样子。

湛族舞蹈时穿的就是这种服装。占族舞蹈是一种叙事性表演,旨在讲述故事和祈求神灵。占族舞蹈起源于西藏,现已传遍喜马拉雅山的大部分地区。僧侣在当地寺院举行宗教仪式时会穿上这些服饰,祈求服饰所代表的神灵。占族服饰制作精美,包括缎面刺绣和贴花的舞蹈服装和靴子,以及纸面具。

在小号、钹和鼓的伴奏下,配合舞蹈动作,这些服装呈现出一种戏剧性的、充满活力的祈求神灵的仪式。穿上 Citipati 服装象征着召唤与这些骷髅神相关的保护能量,提醒人们万物无常。

zh_CN简体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