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丹佛教简介
不丹是一个坐落在喜马拉雅山脉的王国,藏传佛教是不丹的国教,也是不丹境内最大的宗教。佛教的主要形式是竹巴噶举派,但也有宁玛派和格鲁派的信徒。此外,一些尼泊尔珞巴族人信奉印度教。根据皮尤研究中心 2012 年的一份报告,不丹有 74.7% 的人口信奉佛教。
不丹佛教的历史根源
不丹民族形成于公元 6 世纪,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西藏人的涌入,当时该地区处于西藏政府的管理之下。7 世纪之前,不丹和西藏一样,主要信奉苯教。然而,随着西藏人的到来,佛教开始在该地区扎根。国王 松赞干布 藏帝国下令在今天的布姆唐和帕罗修建了两座寺庙,为佛教在不丹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重要人物和佛教的传播
8 世纪 莲花生大师又称 邬金国王恩札布德膝下无子,他于公元前 2 世纪来到不丹,传播佛教教义。传说他骑在老虎背上降妖除魔。帕罗的塔克藏寺是不丹最古老、最神圣的地方之一,据说这里是 莲花生大师 冥想。在此期间,不丹一直处于西藏地区的边缘。
8 世纪中叶至 9 世纪,来自康区和锡金北部的移民进一步振兴了不丹。随后,西藏内部纷争导致西藏帝国崩溃,使不丹成为一个独立的部落实体。
竹巴噶举派的崛起
到了 12 世纪,竹巴噶举派逐渐在不丹崭露头角,建立起了集宗教和政治权力于一身的双重政体。
13 世纪,来自西藏的僧侣开始前往不丹传播佛教。 达摩并担任要职。他们还根据西藏的模式建立了一个称为宗的地区系统。随着时间的推移,宁玛派和格鲁派等其他派别也在不丹建立了自己的势力,从而引发了一场争夺影响力和政治权力的斗争。
扎布宗-阿旺南嘉领导下的不丹统一
1616 年,竹巴噶举派的扎仓-阿旺南嘉从西藏逃到不丹。他利用自己的战略优势,在五次战役中击败格鲁派,统一了不丹,并将竹巴噶举派确立为国教。阿旺南嘉自称扎布宗,意为 "臣服于他脚下的人",成为不丹宗教和政治双重体制的最高领袖。
据说他去世后,他的身体、语言和思想转世继续统治不丹,直到 1907 年,乌金-旺楚克在英属印度的支持下进行了重大政治改革。他废除了存在已久的二元制,宣布成为不丹王国旺楚克王朝的第一位世袭君主。
宗教多样性与融合
虽然不丹各地的宗教信仰多种多样,宁玛派在中西部地区的藏族后裔中占主导地位,而其他大多数人则信奉竹巴噶举派,但不丹王室将这两个派别都视为不丹宗教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其视为一个整体。
中央寺院机构
如今,不丹的佛教事务主要由 Dratshang Lhentshog(即不丹僧侣机构)管理。该组织在维护和培育佛教、确保佛教在不丹的延续和活力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代不丹佛教的成长与发展
1989 年,不丹佛教蓬勃发展。不丹僧侣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约有 1,000 名初学者在廷布和普那卡的主要寺院接受佛教教育,另有 4,000 多名僧侣在地区寺院修行。不丹约有 1.2 万名僧侣和活跃的尼姑团体。僧侣们接受不丹首席住持杰堪布的指导。
尽管源于藏传佛教,但不丹佛教在仪式、典礼和寺院组织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不丹政府每年都会向寺院、圣地、僧侣和尼姑提供财政援助,确保佛教在不丹的持续发展。
皇家对佛教的支持
在第三任国王晋美多吉旺楚克的统治下,王室对佛教的支持达到了新的高度。他下令制作了 10,000 尊镀金铜佛像。他还出版了 108 卷 康居尔和 225 卷 腾越这些都是重要的佛教经文。此外,他还在全国各地建造了许多佛塔,这些佛塔被视为佛教信仰的神圣象征。
佛教在政治和社会中的作用
佛教徒在不丹政府中的代表性得到保障。他们在国民议会和皇家顾问委员会中担任有影响力的职务,在社会中占大多数。宗教与政治权力的结合使佛教在不丹社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宗教等级制度
不丹的宗教体系由最高宗教权威杰堪布监管。济堪布由五位罗本协助,他们分别擅长不同的宗教领域。在这些罗本中,多吉罗本被指定在现任济堪布退休后继任。罗本之下是宗教管理人员和年轻的寺院官员,他们负责艺术、音乐和其他相关领域。
不同的学校和做法
不丹佛教有不同的派别,格鲁派奉行严格的寺院戒律。宁玛派既有僧侣也有俗家修行者,他们可以结婚成家。
传承佛教教义
2002 年,第 70 任杰堪布曲古晋美秋德拉创建了门宗禅寺。该组织是一个全国性的非营利组织,致力于保护和推广作为不丹文化组成部分的本土佛教教义。
2003 年,第 70 任杰堪布任命赤钦钦仁波切为门宗禅寺主席。
2004 年,在第 70 任杰堪布的支持下,赤钦钦仁波切成立了佛陀多登玛基金会。该基金会旨在实现上师仁波切留下的预言,包括在廷布完成佛陀多登玛雕像等项目。
1907 年以前,不丹的最高宗教人物是扎布宗,他是不丹创始人阿旺南嘉的转世。每一位扎布宗都有预言,预言他将对不丹人民产生的影响。
不丹的日常宗教生活
寺院和庵堂是僧侣和尼姑修行的地方。他们剃光头,穿栗色长袍,进行学习和冥想。他们还为菩萨举行仪式,为逝者祈祷,为病人求情。她们使用诵经和赞美,并使用海螺壳、人的大腿骨喇叭、长金属喇叭、大立鼓、钹、手铃、寺庙钟、锣和木棍等乐器,发出浑厚有力的声音,让许多人为之动容。
普通人通过日常工作、言语、思想,通过参观圣地、拜访受人尊敬的人,以及在圣日表达自己的信仰。
宗教象征与建筑
不丹的风景中遍布宗教纪念碑、祈祷墙、祈祷旗和玛尼石。这些视觉元素彰显了不丹独特的精神气质。
佛塔是印度佛塔的不丹版本,有简单的长方形结构,也有装饰着台阶、大门、圆顶和尖塔的复杂结构。有的还装饰着象征智慧的佛眼。这些纪念碑是历代国王、佛教圣人和其他重要人物的纪念碑,也被用作灵位。
祈祷墙是用刻有祈祷词的石头铺成的。祈祷旗是在高而窄的彩旗上用木块印制的祈祷文,悬挂在神圣而危险的地方,以驱邪降福。
旅行僧侣携带着便携式神龛,神龛有小门,打开后可以看到佛陀、菩萨和著名喇嘛的图像。他们走村串户,向人们传授佛法。
盂兰盆教
在佛教传入不丹之前,盂兰盆教在不丹盛行。虽然佛教是当今的主要宗教,但盂兰盆教仍在不丹流传,是不丹独特文化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