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无量寿经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了本际、尊者正愿、尊者正语、尊者大号、尊者仁贤、尊者离垢、尊者名闻、尊者善实、尊者具足、尊者牛王、尊者优楼频螺迦葉、尊者伽耶迦葉、尊者那提迦葉、尊者摩诃迦葉、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揵连、尊者劫宾那、尊者大住、尊者大净志、尊者摩诃周那、尊者满愿子、尊者离障、尊者流灌、尊者坚伏、尊者面王、尊者异乘、尊者仁性、尊者嘉乐、尊者善来、尊者罗云、尊者阿难,皆如斯等上首者也。   又与大乘众菩萨俱,普贤菩萨、妙德菩萨、慈氏菩萨等,此贤劫中一切菩萨。又贤护等十六正士,善思议菩萨、信慧菩萨、空无菩萨、神通华菩萨、光英菩萨、慧上菩萨、智幢菩萨、寂根菩萨、愿慧菩萨、香象菩萨、宝英菩萨、中住菩萨、制行菩萨、解脱菩萨。皆遵普贤大士之德,具诸菩萨无量行愿,安住一切功德之法,游步十方行权方便,入佛法藏究竟彼岸,于无量世界现成等觉,处兜率天弘宣正法,舍彼天宫降神母胎,从右胁生现行七步,光明显耀普照十方无量佛土,六种震动,举声自称:“吾当于世为无上尊。”释梵奉侍,天人归仰,示现算计、文艺、射御、博综道术、贯练群籍、游于后园、讲武试艺;现处宫中色味之间,见老病死悟世非常,弃国财位,入山学道;服、乘、白马、宝冠、璎珞,遣之令还,舍珍妙衣而著法服,剃除须发,端坐树下,勤苦六年,行如所应;现五浊刹随顺群生,示有尘垢沐浴金流,天按树枝得攀出池,灵禽翼从往诣道场,吉祥感征表章功祚,哀受施草敷佛树下跏趺而坐,奋大光明使魔知之,魔率官属而来逼试,制以智力皆令降伏,得微妙法成最正觉。释梵祈劝请转法轮,以佛游步,佛吼而吼,扣法鼓,吹法螺,执法剑,建法幢,震法雷,曜法电,澍法雨,演法施,常以法音觉诸世间,光明普照无量佛土,一切世界六种震动,总摄魔界,动魔宫殿,众魔慑怖莫不归伏,掴裂邪网,消灭诸见,散诸尘劳,坏诸欲堑,严护法城开阐法门,洗濯垢污显明清白,光融佛法宣流正化,入国分卫获诸丰膳,贮功德,示福田,欲宣法,现欣笑,以诸法药救疗三苦,显现道意无量功德,授菩萨记成等正觉;示现灭度拯济无极,消除诸漏植众德本,具足功德微妙难量,游诸佛国普现道教,其所修行清净无秽。譬如幻师现众异像,为男为女无所不变,本学明了在意所为;此诸菩萨亦复如是,学一切法贯综缕练,所住安谛靡不感化,无数佛土皆悉普现,未曾慢恣愍伤众生,如是之法一切具足。菩萨经典究畅要妙,名称普至道御十方,无量诸佛咸共护念,佛所住者皆已得住,大圣所立而皆已立,如来导化各能宣布,为诸菩萨而作大师,以甚深禅慧开道众生,通诸法性达众生相,明了诸国供养诸佛,化现其身犹如电光,善学无畏晓了幻法,坏裂魔网,解诸缠缚,超越声闻、缘觉之地,得空、无相、无愿三昧,善立方便显示三乘,于此化终而现灭度,亦无所作,亦无所有,不起不灭得平等法,具足成就无量总持百千三昧,诸根智慧广普寂定,深入菩萨法藏,得佛华严三昧,宣扬演说一切经典住深定门,悉睹现在无量诸佛,一念之顷无不周遍,济诸剧难诸闲不闲,分别显示真实之际,得诸如来辩才之智,入众言音开化一切,超过世间诸所有法。心常谛住度世之道,于一切万物而随意自在,为诸庶类作不请之友,荷负群生为之重担,受持如来甚深法藏,护佛种性常使不绝。兴大悲,愍众生,演慈辩,授法眼,杜三趣,开善门,以不请之法施诸黎庶,如纯孝之子爱敬父母,于诸众生视若自己,一切善本皆度彼岸,悉获诸佛无量功德,智慧圣明不可思议。如是之等菩萨大士不可称计,一时来会。     尔时,世尊诸根悦豫,姿色清净,光颜巍巍。尊者阿难承佛圣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长跪合掌,而白佛言:“今日世尊,诸根悦豫,姿色清净,光颜巍巍,如明镜净影畅表里,威容显耀超绝无量,未尝瞻睹殊妙如今。唯然,大圣,我心念言:今日世尊住奇特之法,今日世雄住诸佛所住,今日世眼住导师之行,今日世英住最胜之道,今日天尊行如来之德,去来现在佛佛相念,得无今佛念诸佛耶?何故威神光光乃尔?”   于是世尊告阿难曰:“云何,阿难,诸天教汝来问佛耶?自以慧见问威颜乎?”   阿难白佛:“无有诸天来教我者,自以所见问斯义耳!”   佛言:“善哉!阿难,所问甚快!发深智慧真妙辩才,愍念众生问斯慧义。如来以无尽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兴于世,光阐道教,欲拯济群萌惠以真实之利,无量亿劫难值难见,犹灵瑞华时时乃出。今所问者多所饶益,开化一切诸天人民。阿难,当知如来正觉,其智难量多所导御,慧见无碍无能遏绝,以一餐之力能住寿命亿百千劫无数无量复过于此,诸根悦豫不以毁损,姿色不变光颜无异。所以者何?如来定慧究畅无极,于一切法而得自在。阿难,谛听!今为汝说。” [...]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摩伽陀国,无垢园中宝光明池,与大菩萨及大声闻、天龙、药叉、犍闼婆、诃苏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无量百千,前后围绕。 尔时,众中有一大婆罗门,名无垢妙光,多闻聪慧,人所乐见,常行十善,归信三宝,善心殷重,智慧微细,常恒欲令一切众生,圆满善利,大富丰饶。时婆罗门无垢妙光从座而起,往诣佛所,绕佛七匝,以众香华奉献世尊,无价妙衣、璎珞、珠鬘,持覆佛上,顶礼双足,却住一面,作是请言:“唯愿世尊与诸大众,明日晨朝,至我宅中,受我供养。”尔时世尊,默然许之。 时婆罗门知佛受请,遽还所住,即于夜间,广办肴膳,百味饮食,洒扫殿宇,张施幡盖。至明旦已,与诸眷属,持众香华及诸伎乐,至如来所,白言:“时至,愿垂降临。” 尔时,世尊软语安慰彼婆罗门无垢妙光,遍告大众宣言:“汝等皆应往彼婆罗门家摄受供养,为欲令彼获大利故。”于时世尊即从座起,才起座已,从佛身出种种光明,间错妙色,照触十方,悉皆警觉,然后趣道。时婆罗门以恭敬心,持妙香华,与诸眷属及天龙八部、释梵四王,先行治道,奉引如来。 尔时世尊前路不远,中至一园,名曰丰财。于彼园中有古朽塔,摧坏崩倒,荆棘掩庭,蔓草封户,瓦砾埋隐,状若土堆。尔时世尊迳往塔所,于时塔上放大光明,照耀炽盛,于土聚中出声赞言:“善哉!善哉!释迦牟尼,今日所行极善境界。又婆罗门,汝于今日获大善利。” 尔时世尊礼彼朽塔,右绕三匝,脱身上衣,用覆其上,泫然垂泪,涕血交流,泣已微笑。当尔之时,十方诸佛,皆同观视,亦皆流泪,各所放光来照是塔。于时大众惊愕变色,互欲决疑。尔时,金刚手菩萨等,亦皆流泪,威焰炽盛,执杵旋转,往诣佛所,白言:“世尊!此何因缘,现是光相?何如来眼流泪如是?亦彼十方诸佛大瑞光相现前?唯愿如来于此大众解释我疑。” 时薄伽梵告金刚手:“此大全身舍利积聚如来宝塔,一切如来无量俱胝心陀罗尼密印法要,今在其中。金刚手!有此法要在是中故,塔即变为重叠无隙,如胡麻子,俱胝百千如来之身;当知亦是,如胡麻子,百千俱胝如来全身舍利之聚,乃至八万四千法蕴亦在其中;九十九百千万俱胝如来顶相亦在其中;由是妙事,是塔所在之处,有大神验,殊胜威德,能满一切世间吉庆。” 尔时大众闻佛是说,远尘离垢,断诸烦恼,得法眼净。时众机异,利益亦别。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道,及菩萨道、阿鞞跋致、萨波若智,于如是事,各得其一;或有证得初地、二地,乃至十地;或有满足六波罗蜜。其婆罗门远尘离垢,得五神通。时金刚手见此奇特希有之事,白言:“世尊!妙哉奇异,但闻此事,尚获如是殊胜功德,况闻深理,至心起信,得几功德?” 佛言:“谛听!汝金刚手,后世若有信男、信女,及复我等四部弟子,发心书写此一经典,即准书写九十九百千万俱胝如来所说一切经典;即过于彼九十九百千万俱胝如来之前,久植善根;即亦彼诸一切如来,加持护念,犹如爱眼,亦如慈母,爱护幼子。若人读诵此一卷经,即为读诵过去、现在、未来诸佛所说经典。由如是故,九十九百千万俱胝一切如来、应、正等觉,侧塞无隙,犹如胡麻,重叠赴来,昼夜现身,加持其人。如是一切诸佛如来,无数恒沙,前聚未去,后群重来,须臾推迁,回转更赴,譬如细沙,在水旋急,不得停滞,回去复来。若有人以香华涂香、华鬘衣服,微妙严具,供养此经,即成于彼十方九十九百千万俱胝如来之前,以天香华,衣服严具,七宝所成,积如须弥,尽以供养,种植善根,亦复如是。” 尔时,天龙八部,人非人等,闻是说已,各怀希奇,互相谓言:“奇哉威德!是朽土聚,如来神力所加持故,有是神变。” 金刚手复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是七宝塔现为土聚?” 佛告金刚手:“此非土聚,乃是殊妙大宝塔耳!由诸众生业果劣故,隐蔽不现。由塔隐故,如来全身非可毁坏,岂有如来金刚藏身而可坏哉!我若灭度,后世末法逼迫之时,若有众生习行非法,应堕地狱,不信三宝,不植善根,为是因缘,佛法当隐,然犹是塔坚固不灭,一切如来神力所持。无智众生惑障覆蔽,徒朽珍宝,不知采用,以是事故,我今流泪,彼诸如来,亦皆流泪。” 复次,佛告金刚手言:“若有众生书写此经置塔中者,是塔即为一切如来金刚藏窣都婆,亦为一切如来陀罗尼心秘密加持窣都婆,即为九十九百千万俱胝如来窣都婆,亦为一切如来佛顶佛眼窣都婆,即为一切如来神力所护。若佛像中、窣都婆中安置此经,其像即为七宝所成,灵验应心,无愿不满。其窣都婆,伞盖罗网,轮橖露盘,德宇铃铎,楹础基阶,随力所办,或土或木,若石若砖,由经威力,自为七宝。一切如来于此经典加其威力,以诚实言不断加持。若有有情能于此塔,一香一华礼拜供养,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一时消灭,生免灾殃,死生佛家。若有应堕阿鼻地狱,若于此塔或一礼拜,或一右绕,塞地狱门,开菩提路。塔及形像所在之处,一切如来神力所护,其处不为暴风、雷电、霹雳所害,不为毒蛇、蚖蝮、毒虫、毒兽所伤;不为狮子、狂象、虎狼、野干、蜂虿之所伤害;亦无药叉、罗刹、部多那、毗舍遮、魑魅、魍魉、癫痫之怖;亦复不为一切寒热诸病,疬瘘、痈疽、疮疣、疥癞所染。若人暂见是塔,能除一切灾难。其处亦无人马六畜、童子童女疫疠之患,不为横死非命所夭,不为刀杖、水火所伤,不为盗贼怨仇所侵,亦无饥馑贫乏之忧。厌魅咒诅,不能得便。四大天王与诸眷属,昼夜卫护;二十八部大药叉将,日月五星,幢云彗星,昼夜护持。一切龙王加其精气,顺时降雨。一切诸天与忉利天,三时下来亦为供养。一切诸仙三时来集,赞咏旋绕,礼谢瞻仰。释提桓因与诸天女,昼夜三时来下供养。其处即为一切如来护念加持,由纳经故,塔即如是。若人作塔,以土石木、金银铜铅书此神咒安置其中,才安置已,其塔即为七宝所成;上下阶级、露盘、伞盖、铃铎、轮樘,纯为七宝。其塔四方如来形相,由法要故,一切如来坚住护持,昼夜不去。其七宝塔全身舍利之妙宝藏,以咒威力,擢竦高至阿迦尼吒天宫之中。塔所串峙,一切诸天,昼夜瞻仰,守卫供养。” 金刚手言:“何因缘故,此法如是殊胜功德?” 佛言:“当知以此宝箧印陀罗尼威神力故。” [...]

药师佛及药师琉璃净土

药师佛 “药师佛”到底是谁呢? 药师如来,又作药师佛、药师琉璃光如来、药师琉璃光王佛、大医王佛、医王善逝、十二愿王等,乃东方净琉璃世界之教主,之所以取琉璃为名,是用琉璃之光明透彻来譬喻国土清净无染。药师如来的形象通常为一面二臂,身着三衣,右手施愿印持药诃子,左手托药钵,钵内贮满能治众生因果上一切诸病之妙甘露,具三十二相,八十随好,以金刚跏趺姿安住于莲花月轮宝座上。 东方琉璃净土 在《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中说道:“东方过娑婆世界十恒河沙佛土之外,有佛土名为净琉璃,其佛号为药师琉璃光如来。” 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东方,有一个净琉璃世界,在这个世界,没有三恶道,琉璃为地,金绳界道,所有的房屋建筑都由七宝打造,豪华程度与西方极乐世界不相上下,药师佛就是里的总设计师,他是治愈众生贪、瞋、痴的医师,能帮助众生更有力量超越三毒,得大自在。 《净琉璃净土搡》中,则有详细的描写:药师净土的大地为绀琉璃色,有微尘数无量宝花树,树华叶形或佛形,放无量光明,名佛波罗蜜;或菩萨形,发生无量伎乐,名为三昧总持,或金唐形,放出无量百宝云,名菩提妙严;或宝塔形,生无量天众,名觉智树,漠日雨、轮树、津岛云。功德智慧无量百千幢幡行列、无量宝网宝鬓合铎庄严。东方琉璃世界纯一、清净,大地纯为净琉璃素敷,城阙宫殿等由七宝构成,国土中无有各种染欲,没有三恶趣等苦恼。其庄严殊胜处,宛如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净土。 药师佛以日光菩萨与月光菩萨为二大胁侍,化导救济有情众生,得到究竟安乐的境界。药师琉璃光如来的清净琉璃光明炽燃,是成就世间光明的清净,亦是成就出世间光明的清净,所以他的净土世界是净琉璃光所成的世界。 “药师琉璃光如来”到底在哪里呢? 人们相信,药师琉璃光如来就在他的名号中。所以,我们可以常常持诵“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也可研读《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修持药师法门,那就算暂时无法放下人间的欲乐,也能仰仗药师佛不可思议的愿力“直至菩提”。经中云:“速证无上正等菩提,速得圆满”。若欲成佛,其主要的原因,即是“悲智”两种愿心。悲智为因,菩提为果,乃是佛法之通途。愿能以慈悲和智慧的力量,以出世的精神来做世间的事业。 这个东方净琉璃世界怎么来的呢 据说在久远的过去世,电光如来教化的时期。有一位梵士,因为感念于当时世间的悲苦,于是发菩提心,誓愿拯救病苦众生。当时的电光如来非常赞叹他,劝这位梵士改名为医王,成佛之后就是药师佛。他的两个儿子也分别证得菩萨果,成为药师佛的胁士:日光菩萨和月光菩萨。药师佛还在行菩萨道时。考察了娑婆世界,娑婆世界的人们放不下功名富贵,放不下饮食男女,希望去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但又没有信心,怎么办呢?本着“精准救援,一个不落”之原则。药师佛发下了十二个誓愿,并带领诸菩萨极尽方便之善巧,倾其甚深之誓愿,在娑婆世界的东边,建造了净琉璃世界这样一方净土。药师佛成佛后一直实践着大愿,这十二大愿精准覆盖了众生的所有痛点,救护众生从贫穷、疾病、 灾难等怖畏中解脱。《灌顶拔除过罪生死得度经》云︰“有二菩萨,一名日曜,二名月净,是二菩萨次补佛处。”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云:“于其国中,有二菩萨摩诃萨,一名日光遍照,二名月光遍照,是彼无量无数菩萨众之上首,悉能持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正法宝藏。” 药师如来,月光菩萨与日光菩萨,合称“东方三圣”。 日光菩萨 月光菩萨 十二药叉大将出自《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药师佛往昔在因地修行时曾发十二大愿,而十二药叉大将正是药师法门的金刚护法,现十二药叉身。 [...]

佛祖释迦牟尼的一生

释迦牟尼,本名乔达摩·悉达多。“释迦”是他所属部落的名字,有“能”、“勇”之意;“牟尼”是当时对出家修行成就者的称谓,译作“文”、“寂静”等,是圣者之德。“释迦牟尼”是后人对他的尊称,一般也称为“释尊”或“佛陀”。 佛陀的一生有着平凡的一面,他与普通人一样生活、学习,并在八十高龄时离开人间。佛陀的一生又是不平凡的,因为他以自己的睿智创造了精神的历史,留给人类以无穷的精神财富,也给现实人生以无比深刻的启示。 善慧菩萨,佛的前身,准备投胎人道,觉悟成佛   梦象受孕:佛陀的母亲摩耶夫人梦见白象而受孕。   佛陀在蓝毗尼花园从母亲的右胁降生,行走七步,每一步都踩出一朵莲花。然后一手指天,一手指地的言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命名大典:佛陀以转轮圣王的身份降生人间,佛陀的父亲净饭王非常的疼爱自己的儿子。佛陀被命名为:乔达摩.悉达多。   仙人占相,预言太子将成为伟大的国王,或出家觉悟成佛,父亲听到太子会出家,甚感苦恼。   得入四禅:太子见老鹰捕食蛇,心生悲悯,观察到众生的苦恼,而入禅定,得入四禅。   太子16岁,精通所有学问与武功,可谓文武双全。 [...]

你听说过末法时代吗?释迦牟尼预言的末法时期,到底是什么时候?

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在世时,曾有过这样一个预言: 在他涅槃后的2000年,佛法寂灭,末法时代降临,这时魔王后代,魔子魔孙们,穿着僧衣,但不说佛法,不传正道,来乱正法总而言之,这是一个道德沦丧、佛法衰败的时期。 那末法时代究竟是怎么回事? 末法时代 “末法时代”的概念源于佛教经典,尤其是《法华经》等文献中的描述。释迦牟尼佛在涅槃前曾预言佛法将经历三个阶段:正法时代、像法时代和末法时代。 正法、像法、末法,三时观,是佛教中一种重要的时代观,对于这三个时代,唐朝的窥基法师曾有一个精练的说明: 佛灭度后,法有三时,谓正、像、末。具教、行、证三,名为正法;但有教、行,名为像法;有教无余,名为末法。 意思是说,在佛入灭后,佛法住世有三个时代: 正法时代:即佛法纯正的时代,此时教法住世,依教法修行,多能证果,大约持续了五百到一千年;这时期,很多人见过佛陀,亲耳聆听了他的教诲,也就是说人可以听到、看到、想到佛法,这样子自然容易修成正果。 在这个时代,僧团遵守戒律严谨,修行者众多,且许多人能修至阿罗汉等高级果位。 像法时代:此紧随政法时期之后,此时佛法开始逐渐衰微,但尚存形式上的修行与仪式,虽有教法及修行者,但多不能证果;这时期,佛陀的形象越来越远,人们开始不相信佛陀的真实存在,开始质疑佛法的真理性,佛教渐渐偏离了佛法的初衷 。 末法时代:教法垂世,人虽有禀教,而不能修行证果。这时期,佛法几乎完全消失,社会道德严重衰退的时期,此时人们更多的是去建庙,塑佛像这些肤浅的事情,更多的人不信佛法,天魔的魔子魔孙都冒充佛教弟子诋毁佛法,传假的佛法。这时期,社会上的道德标准普遍下降,众生的苦难加剧,佛法的影响几乎消失殆尽。佛法认为,世间万事万物,皆是因缘和合而成,因缘和合的事物,一定会经历成、住、坏、空几个阶段,佛法也不例外。 直到今天,以及未来佛法继续流传期间,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永存,将来佛法也会像世间其他事物一样,会坏灭,具体什么时候会坏灭呢? 佛法坏灭之前,会先经历一个末法时期,末法时期之后,才会到灭法时期。 [...]

一文读懂中国佛教:起源、流派、圣地全解析 | 大乘小乘 | 汉传藏传南传

中国佛教起源 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生于尼泊尔的蓝毗尼,一个释迦族的王子。生卒年不详,大都认为生于公元前565年四月初八日;创始人名悉达多-乔达摩,29岁出家修行,35岁成道,说法45年,80岁在拘尸那迦涅槃。此后被尊称“佛陀”,意为觉悟者,简称“佛”,所传宗教被称为“佛教”。 一、中国佛教的体系 在释迦牟尼圆寂后约百年的时间,有些佛教徒对教义、教规的理解发生了分歧,形成了上座部、大众部两大部派。大乘佛教于公元一世纪左右形成。大小乘之区别主要在于“小乘”把释迦牟尼视为教主和传教士,是唯一的佛,大乘则提倡三世十方有无数佛。佛法在印度,小乘虽有部执之分,大乘虽有空有之辩,却并未立许多门户;到中国后,才宗派繁兴。 从佛教学术观点上看,佛教总体上可分为小乘、大乘两大派系,又有小乘、大乘、密乘之分;从地域的传布路线上看,佛教分南传佛教和北传佛教两大派系;从语言文字使用上看,佛教又分汉语系佛教、藏语系佛教、巴利语系佛教构成世界三大语系佛教。世界上只有中国同时拥有三大语系佛教的国家。但是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都是属于大乘佛教,南传佛教是属于小乘佛教。 二、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 1、大乘佛教 指能将无量众生度到彼岸,佛教中用马车来比喻度众生的工具,大乘的相应梵语是“Mahayana”,音译“摩诃衍那”、“摩诃衍”;是大的车乘之意。在佛教声闻,缘觉,菩萨的三乘教法中,菩萨乘(或佛乘)为大乘教法。大乘佛教亦称“大乘教”,略称“大乘”。主要盛行于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新加坡等地。 2、小乘佛教 又叫做”小乘教法”,南传佛教统一称为上座部佛教。“小乘”(Hinayana ,音读“希那衍那”),是对三乘佛法中之:“声闻乘”和“缘觉乘”的统称。是以自我完善与解脱为宗旨,其最高果位为阿罗汉果及辟支佛果。主要流行于中国云南地区、斯里兰卡、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等南亚及东南亚各国。 3、大乘佛教、小乘佛教的区别 1)大乘着重利他(利益大众的行为),小乘着重自己解脱。 2)小乘佛教只信仰释迦牟尼佛;大乘佛教则是诸佛菩萨的信仰,还信奉阿弥陀佛佛、弥勒佛、药师佛、观音菩萨、地藏菩萨等四大菩萨及四大天王等。 3)小乘佛教不持咒,大乘佛教讲究持咒。 [...]

念嗡嘛呢叭咪吽六字大明咒的殊胜功效

念「嗡」能清除我慢的烦恼、业障、习气;有我慢心会转生天道。所以,清除我慢的习气就不会生于天道。 念「嘛」能消除嫉妒的习气;若有嫉妒心将会生到阿修罗道。所以,清除嫉妒心的习气,就不会投生阿修罗道。 念「呢」能消除贪的习气;若有贪的习气就会投生人道。所以,清除贪的习气就不会往生人道。 念「叭」能清除愚痴的习气;若有愚痴的习气就会轮回到畜生道。所以,清除愚痴的习气,就不会堕入畜生道。 念「咪」能清净悭吝的习气;若有悭吝的习气,就会堕入饿鬼道。所以,清除悭吝的习气就不会招感饿鬼道的业报。 念「吽」可以清净憎恨的习气;若有瞋心就会堕入地狱道。所以,清除瞋恨的习气不会轮回至地狱道。 念「嗡嘛呢叭咪吽」能够清除贪、瞋、痴、傲慢、忌妒以及悭吝这六种烦恼,堵塞六道之门,不堕入六道轮回,往生净土而证得果. 嗡-能消除天界的生死苦; 嘛-能消除非天斗争的苦; 呢-能消除人间生老病死之苦; 叭-能消除畜生牲役之苦; 咪-能消除饿鬼饥渴之苦; 哞-能消除冷热地狱之苦。

藏传佛教中的神灵(七):五色财神

五色财神 黄财神是由佛的功德所幻化、变现的财宝主,能够为人们消除因为贪心、吝啬、罪孽及错误的恶业所造成的贫乏。黄财神的身、口、意、福业、功德等又化身成五色财神,即黄财神为意、红财神为口、白财神为身、黑财神为福、绿财神为功德化身,而黄财神是集所有财神的化现总和。 黄财神 黄财神,藏文叫做“诺拉”,翻译成汉文叫做“财神”。藏名叫作“占巴拉色波”或“藏色”,他的色肤是黄色,故称为黄财神,是密教之护法神祇,诸财神之首,黄财神为藏地各大教派奉持的五色财神之一。 黄财神一面二臂,本尊形象为肚大身小,双手有力,肤色金黄,右手持摩尼宝珠,左手轻抓口吐珠宝的吐宝鼠。头戴五佛宝冠,身着天衣,蓝色莲花及珠宝璎珞作严饰。胸前挂乌巴拉念珠,以如意坐左脚曲,右脚轻踩海螺宝,安坐于莲花月轮上。 红财神 红财神是萨迦派密法中的一位功德无比的财神。此尊肤色红,故称红财神。 红财神肤色红,一面二臂,三只眼睛,顶髻燃宝,右手当胸执如意宝,左手托吐宝鼠或者颅碗。怀抱明妃,明妃与主尊形体相似,手持盛满甘露的颅碗。 还有一种常见的红财神形相,却是源自莲花生大师的伏藏传承,此传承由僧侣苑西发掘,由卓弥大师从 嘎亚达拉处受听,传入藏区。此尊三面六臂四足,二目亦喜亦怒,正面红,右面白,左面蓝;双手当胸 执吐宝鼠,从其口中不断吐出珍宝。右边其余两手分别持三宝和铁钩,左边两手持充满珍宝的颅碗和绳索。以八龙与珍宝为饰,头戴丝冠,身挂花束;腿右屈右伸,以展立姿踩踏住男女财神,立于莲花月轮上。 白财神 白财神又名白宝藏王,是观世音菩萨的慈悲化现。西藏密中的五路财神护法之一, 藏语称“赞布禄嘎尔布”、“藏拉噶波”,意为白财神。因为他以龙为坐骑,所以又称骑龙布禄金刚。其功德为祛病、除去一切贫苦,使众生富裕。 此尊身色如雪山皓白,表消除一切众生因贫困所致的污秽,一头二臂,和悦慈祥,微带怒容,具三圆目,表悲望三世之众生,发桔红色,绻曲。右手持宝棒扬於虚空,左手捉吐宝鼠,左挟三叉杖,表示汇聚一切财神之功德能救度饥饿中的众生之苦。头戴宝冠,身披彩带,天衣绸裙,以游戏姿坐於碧龙背上,龙为骑表示解除自我和他人的一切贫穷之苦。 [...]

藏传佛教中的神灵(六)

时轮金刚 时轮金刚,梵文Kālacakravajra,是佛教密宗无上瑜珈部一位高级本尊名号。金刚本尊通常身为蓝色, 空色大手印智慧明妃身为黄色。 四头十二臂形象为:身体呈蓝色,并放出五彩光芒,是佛体之象征。四头颜色也不同,前后左右依次是蓝、黄、白、红,分别表示降伏、增益、息灾、敬爱四种事业,也是功德圆满的象征。面各三目,象征洞察一切。每头皆以人骷髅为冠,头顶也有半月和双金刚。共有12支手臂,而每只骼臂上又有两只手,因此总共是24只手。手的颜色也有区别,从手臂看,有四双蓝色,有四双红色,有四双白色。从手指看,每只手的五指从拇指到小指颜色亦各异,依次是黄、白、红、蓝、绿色。每个手指由指尖到手掌也不同,依次为蓝、红、白色。藏密颜色的意义和作用在这尊神像上得到了充分的运用和体现。他的24只手中,有两手抱明妃,并持铃杵以表方法与智慧双成,其余手伸向两边,手中各持不同器物,都含有宗教寓意,但主要表现的是主尊的智慧,以及大愤怒、大无畏之威力。他呈站立姿势,右腿伸,脚下踩红色欲望神;左腿曲,脚下踩白色可怖妖魔。 白哈尔 白哈尔是藏传佛教格鲁派所奉世间护法神的主神。但在其它教派里,他的地位仅为从属神。 白哈尔的形象也很复杂,他除了本身形象外,还有四个化身,这四个化身是他为圆满完成佑护佛法的责任,克服雪域各地可能出现的魔障而化现的,藏族人习惯称他们为“五明王护法”。五明王各有自己的具体名称,职司和独具特色的艺术形象,同时还各有它自己的伴神和明妃。他们的形象在藏传佛教寺庙塑像中可以见到。他们的具体情况如下: 白哈尔身之王,或称身明王护法。本名门普布查。他司职东方海螺天宫。他全身黑色,一面二手,右手持金刚杵,左手持长杖,身着黑色绸布衣,头戴黑丝帽,驿白色母狮,旁边有一头黑熊开道。他的明妃叫起尸魔女。 白哈尔功德之王,又称功德明王护法。本名具木鸟形者。它司职南方黄金天宫。他全身也是黑色,一面二臂,右手握战斧,左手持绳套,身穿蛇、虎皮制成的披风,头戴藤编羔皮帽,骑白蹄黑马,旁有龙、猴、猿等曾相伴随行。他的明妃是一面四手的黑色女神色吉布止玛。 白哈尔语之王,又称语明王护法。本名战神一男。他司职西方红珊瑚天宫。他也是一面二手,右手持藤枝,左手挥舞旃檀木棒,身穿黑丝衣,头戴藤帽,骑一头白蹄黑骡,由门普布查牵引他的坐骑。他的明妃是持美莲花女神。 白哈尔意之王,又称意明王护法,本名帝释。他位处中央,是主神,有时也有白哈尔本身居中的形式。他一身蓝黑色,一面二手,呲牙咧嘴,右手持绳套,左手执利刃,身着熊皮外套和黑丝披风,头戴黑丝头饰,骑一头长鼻白象。他的前面有门普布查牵象和大夜叉命主杨来白骑马导引。他的明妃叫响帝若散玛。 白哈尔业之王,又称事业王,是白哈尔的原形,又叫“协松多吉米沃且”。他有三头六臂,三头颜色各异,分别为白,天蓝和红色,六臂手各持不同法器,右三只手持铁钩、箭、剑、左三只手持刀,弓和杖。身穿白丝上衣,围人皮和虎皮,头戴类似草帽形式的藤帽。骑白狮,由门普布查牵引,主要伴神是阿曲玛。他的明妃叫魔曜明嘎姆。 大白伞盖佛母 大白伞盖佛母,藏文名叫“杜甘姆”,象雄文名叫“布扎阿甘”, 大白伞盖佛母是诸佛事业的化身佛,其化相亦有多种,包括千手、十臂、六臂及二臂相的大白伞盖佛母等。大白伞盖佛母属于密宗的佛,是显密合壁的化身佛,三世如来的佛母,扭转一切逆缘障碍的金刚本尊,降伏妖魔的贤神,大白伞盖经典是一切密咒的精华。 [...]

藏传佛教中的神灵(五)

大黑天:玛哈嘎拉 大黑天:摩诃迦罗(梵文:Mahākāla),又意译为大黑、大时、大黑神或大黑天神等,或者直接音译为摩诃迦罗、莫诃哥罗、玛哈嘎拉等名称。 该神本是婆罗门教湿婆(即大自在天)的化身,后为佛教吸收而成为佛教的护法神,特别是在密宗中大黑天是重要的护法神,是专治疾病之医神与财富之神。藏传佛教认为大黑天是毗卢遮那佛(或称为大日如来)降魔时呈现出的忿怒相。有六臂、四臂、二臂玛哈嘎拉三种。六臂玛哈嘎拉是香巴噶举派护法神,亦是格鲁派的护法神。藏密的大黑天是Mahākāla,大威德金刚是Bhairava,但是印度教则把Bhairav当成大黑天,最有名的是加德满都的kalaBhairav。所以如果是以佛教的密宗来说,跟印度教的说法是不同的。 大黑天的形象有多种,常见的有二臂像、四臂像、六臂像。因为这三种形像各有特色,且各自供奉也很普遍,下面分别加以介绍。 二臂大黑天 二臂大黑天:身体呈青黑色,三目圆睁,鬃毛竖立,头戴五骷髅冠。二臂在胸前,左手托骷髅碗,碗内盛满人血;右手拿金刚钺刀,两臂中间横置一根横棒。双腿站立,背后是熊熊火焰。 四臂大黑天 四臂大黑天:也是青黑色身体,头饰五骷髅,三目。但脖子上挂有一串人头,腰间围有虎皮。他的四臂中,中间两臂执物与二臂像相同,左骷髅碗,右金刚钺刀;另两手执物是:左手举一把三叉戟,右手拿一把宝剑,两手都在两边。 六臂大黑天 六臂大黑天:大黑天最常见和最圆满的一种形象。比起上面二种来,不仅手臂多了,身上装饰也复杂得多。他身体呈蓝色,着虎皮,项挂50人头骨大念珠,戴五骷髅冠。在他身上有许多蛇,头顶以蛇束头发,脖子上有一条大花蛇直垂下来,手腕和踝骨也都缠着黄白相间的蛇,这些装饰都是表示对龙王的降伏,同时也增添了他恐怖、愤怒的气氛。他的6只手都持有物,中间两手置胸前,也是左人骨碗,右金刚钺刀,其余四手分开:上面一双右手拿人骨念珠,左手拿三叉戟,表示他要戳穿天上、地面、地下有情的关系;这两手还同时张开一张象皮,表示驱逐无明。下面一双右手拿手鼓,以勾召女妖,将其制伏;左手拿索,一端是金刚杵,一端是钩子,表示勾缚一切妖魔。站立姿势,右腿屈,左腿伸,两足踩在象头天神的胸腿上。象头天神呈白色,是北方的财神,呈仰卧式,头向后,左手拿人骨碗,右手拿萝卜和一袋饼。据说这位天神原很残暴,被大黑天降伏后,便用这种姿势侍候他。主尊身后有火焰背光。 绿度母 绿度母(梵文:Bodhisattva Green Tara) 别名:救度速勇母、救八难度母、圣救度佛母、绿多罗观音。 [...]

en_US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