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藏传佛教?

西藏的佛教应专门称为藏传佛教。藏传佛教信徒 密教 内的学校 藏传佛教 在进行密宗修行之前,需要有深厚的外道基础。因此,不能简单地将其称为密宗或密宗佛教。

藏传佛教

藏传佛教主要派别

藏传佛教有四大派别 深奥 藏传佛教分为格鲁派、萨迦派、宁玛派和噶举派。西藏本土的苯教不是藏传佛教的一个分支,也根本不是佛教。然而,近年来,它吸收了许多佛教教义作为新的资产,使其成为一种涵盖世间和出世间道路的准佛教修行法。

了解关键称谓:喇嘛、图库、仁波切和法王

喇嘛 "一词的原意是 "至高无上",类似于我们尊称德行高尚的僧侣为 "老师 "或 "上师"。只有那些有资格成为上师的人才被称为喇嘛。在西藏,受戒的僧侣一般被称为 "格隆-拉"(格隆是僧侣的意思,拉是尊敬的后缀)。不过,现在人们已普遍将所有西藏僧侣都称为喇嘛。尽管如此,却绝对没有 "喇嘛教 "这一说法。同样,在汉传佛教中,"和尚"(Heshang)一词被维那亚派用来形容和谐高尚的人。它一般指住持或德高望重的僧人,但现在已演变为任何僧人的统称。即使是现在,也有一种误解,认为 "和尚 "一词带有贬义。

图库 指转世灵童,也称 "化身"。更确切地说,它指的是 "以愿力回向 "的修行者。汉族人通常称他们为 "活佛",但这是不准确的。西藏没有 "活佛 "这一称谓。佛既不是死的,也不是活的,土尔扈特人也不自称是佛。他们甚至可能不以僧侣的身份出现,有些图库人更愿意低调地以俗家修行者的身份继续修行。第一个图库传承是噶玛噶举派的创始人噶玛巴。现任噶玛巴是第十七世转世。在西藏,即使是年幼的孩子也熟悉噶玛巴,他的知名度很高。

仁波切 意为 "珍宝 "或 "宝石"。它可以用来称呼非常重要和受人尊敬的人或事。不过,并非所有的仁波切都是图库。例如,寺院的住持可以被称为仁波切,但他可能不是图库。随便称呼任何藏族僧侣为仁波切都是不正确的。

达摩国王 是少数宗教领袖或受人尊敬的大师和护法神的专用称谓。对于目前普遍存在的人人都被称为法王的现象,我们应该进行认真的审视。

赋权的意义

藏传佛教:赋权

很多汉族人热衷于灌顶,认为灌顶可以赐予力量或无坚不摧。在学佛过程中,任何自我追求的动机都是错误的。灌顶的确有加持、授权、预言和净化的意义。但是,这其中有严格的程序。这不是简单地献上金钱礼物就能获得的。老师和弟子必须互相观察很长一段时间(传统上是三年),然后才能进行灌顶(一些例外情况,如入门仪式或长寿灌顶)。弟子在接受灌顶之前还需要有一定程度的理解。一旦获得加持,就必须视老师为终身老师,绝不能背叛或不尊重老师。

藏族饮食习俗

藏族人绝对不吃驴肉、马肉和狗肉。有些地区还忌食鱼肉。除了众所周知的天葬,许多普通藏族人还实行河葬。因此,许多年长的藏族人不吃鱼。

西藏传统礼仪和习俗

  • 祝酒 敬酒时,客人应先用无名指蘸酒,向空中弹三次,以祭天、地和祖先。然后,喝一小口,主人会立即续杯。再喝一口后,主人再次斟满。喝完第三口后,第四口酒必须一饮而尽。

  • 餐饮 进食时,不要把嘴巴塞得太满,不要发出咀嚼声,也不要大声啜饮。

  • 茶水服务 喝黄油茶时,客人应等主人双手端起茶杯后再拿起茶杯喝。

  • 禁止: 禁止向他人背后吐痰或鼓掌。

  • 宗教场所: 走过寺院、玛尼墙或佛塔时,必须按顺时针方向绕行。这是藏传佛教的习俗,而逆时针方向则与本土苯教有关。祈愿轮不得逆时针转动,禁止踩踏宗教物品或火坑。还应避免触碰他人的头部。

  • 提供卡塔: 献哈达是藏族的一种常见习俗。在婚礼、葬礼、节日、拜访长辈、瞻仰佛像、传递信息和送别时都要献哈达。卡塔是一种丝巾,可以是松散编织的,也可以是用细丝制成的。长短不一。献上卡塔象征着纯洁、真诚和忠诚。传统上使用白色卡塔,因为白色与纯洁和吉祥有关。还使用彩色哈达(蓝、白、黄、绿、红),蓝色代表天空,白色代表云朵,绿色代表河流,红色代表保护神,黄色代表大地。彩色哈达用于供奉菩萨或近亲,是最正式的礼物。佛教教义解释说,彩色哈达是菩萨的衣服,因此只在特定场合使用。哈达在元朝时传入西藏。萨迦法王帕巴会见忽必烈时,带回了第一件哈达。当时的哈达两侧有长城图案和 "吉祥如意 "字样。也有人认为它是天女的幡。

  • 匍匐前进 跪拜也是藏族的一种常见习俗。拜佛、拜佛塔、拜活佛以及向长辈表示尊敬时都要跪拜。跪拜分为长跪、短跪和 "响跪"。 布达拉宫和其他太阳穴。开始时,人们双手合十,举过头顶,然后是额头,接着是胸口,鞠躬三次后,他们倒在地上,双臂向前伸向地面。之后,他们起身重复这一动作。过去,一些虔诚的佛教徒从四川和青海各地跪拜到拉萨,行程数千里。他们每走三步就要跪下叩拜一次,往往要花费数年时间,许多人死在了路上。大昭寺前粗糙的石板已被跪拜者磨得光滑。在寺庙里,有一种 "响声跪拜"。人们不分年龄和性别,首先双手合十,高举过头三次。然后,他们向佛像叩拜,并用头轻轻地敲击地面,以表示自己的诚意。

  • 鞠躬: 过去,见到官员或德高望重的人时,人们会摘下帽子,45 度角鞠躬,帽子压得很低。对于普通人来说,简单的鞠躬就足够了,帽子与胸部齐平,微微点头。有时,人们鞠躬时会合掌表示尊敬,双手举过头顶,身体鞠躬。

  • 供应葡萄酒和茶: 欢迎客人时,藏族人会向天空洒三次酒,也会向空中撒三次青稞。用餐时,主人会先喝自己杯中的酒,然后一饮而尽。然后客人可以随意饮用。喝茶时,客人必须等主人端起茶杯才能喝。逢年过节,到藏族人家做客时,主人会敬献青稞酒。按照习俗,客人要先喝三口酒,然后才能倒掉杯子里的酒。这是一种习俗,不遵守这种习俗可能会让主人不高兴。喝茶是一种日常习俗。客人入座后,女主人或其子女会为客人奉上黄油茶,但客人必须等主人端起茶杯后才能喝。

  • 一般礼仪 此外,在尊敬地称呼一个人时,习惯在其名字后面加上后缀 "la"。藏语也有正式和非正式之分。与长辈或客人交谈时,要使用尊敬的语言。吃饭时,不要把嘴塞得太满,不要发出咀嚼声或啧啧声,也不要把拿食物的手伸得太长。走路时,不要走在别人前面,要让别人先走。入座时,不要坐在主位上,也不要懒洋洋地坐着。这些都是长辈教导晚辈的常见礼仪。

佛理

  1. 三件宝物: 藏传佛教认为佛陀是向众生展示终极真理的先驱。因此,佛陀和佛陀的教法(佛法)被认为是智慧和美德的根源。如果能从根本上消除一切邪恶,那么所有众生都将受益。维护佛法和传授佛法的人被视为僧伽。佛经如 苏兰伽玛经, 三昧经Vajramala 详述修建寺庙、佛塔和印刷经书的功德,教导众生通过积德行善来消除痛苦。

  2. 神圣之物 在西藏,无论是金属佛像、经书、佛塔、寺庙,还是木雕、雕塑、 彩绘唐卡一旦由合格的上师、格西或仁波切供养,它就被视为佛陀的真身,必须受到尊重。应通过诵经和正念修行定期供奉。

  3. 寺院礼仪 与僧侣或高僧交流时,尊重寺院礼仪非常重要:

    • 禁止吸烟、喝酒或醉酒进入寺庙。

    • 禁止大声喧哗、放屁或在寺院队伍中穿行。

    • 不要随意摆弄佛像和经书,也不要把它们放在床上或座位上。

    • 灯、水、镜子、香、花、水果、法器和曼陀罗等供品未经许可不得触碰或移动。不要对着它们呼吸,否则会使它们变得不干净。

    • 集体诵经时,避免盯着喇嘛的脸看。

    • 在佛法集会期间,避免穿过僧侣行列,避免与喇嘛聊天。

    • 禁止与高级僧侣讨论出售佛教文物,也禁止从出售寺庙文物中获利。

    • 在公务或采访期间,禁止在寺庙或僧侣队伍中间放置录音设备,禁止未经许可采访喇嘛和住持。

    • 向僧众供奉供品时,应先用香火净化周围环境,然后再进入寺庙分发。

    • 见到高僧喇嘛时,献上哈达以示尊敬。哈达只能捧在手上,不能戴在脖子或头上。高级僧侣在相互问候时会交换手中的哈达。向国家领导人献哈达时,应首先行礼,然后将哈达捧在手中。卡塔不能戴在领导人的脖子上,因为这是不尊重的行为。只有父母和老师才能把卡塔戴在孩子或弟子的脖子上。在电视上经常可以看到,甚至有儿童演员把卡塔戴在国家领导人的脖子上,这是极不尊重的行为,也是缺乏文化意识的表现。

  4. 佛塔: 佛塔源于梵语 "stupa",意为土丘或高大的建筑。佛塔结构始于佛陀逝世后阿育王统治时期的印度。最初,舍利塔中装有佛陀的舍利,是一种 "舍利塔"。但后来这两种佛塔都被称为 "舍利塔",而装有舍利的佛塔则被称为 "舍利塔"。 舍利塔."随着佛教的传播和与各种文化的融合,不同风格的佛塔应运而生。当靠近佛塔时

    • 禁止将任何供品带入佛塔。

    • 诵经、顶礼或绕行佛塔时,避免拥挤和推搡。

    • 走过寺庙、佛塔、玛尼墙或祈祷旗时,应按顺时针方向绕行。

    • 禁止向佛塔前的桑烟中投掷脏物。

    • 不要逆时针转动祈祷轮,也不要打开盖子。

    • 寺庙内禁止吸烟和其他不洁活动。

  5. 书面文字 藏文、汉文或任何包含佛教教义的书面文字都应小心保护。禁止撕毁或丢弃这些经文,尤其是将其用作手纸。此外,禁止将佛教图像、经文或相关物品带入厕所。

密宗 实践

  1. 密宗 神灵: 西藏密宗佛教图像包括忿怒的 神明它们代表了佛陀、菩萨和护法的四种活动,体现了西藏密宗文化的艺术特色。它们代表了佛、菩萨和护法的四种活动,体现了西藏密宗文化的艺术特色。当靠近忿怒神像和合体神像时:

    • 不要对佛和菩萨说不敬的话。

    • 进入密宗寺庙或护法神殿时,禁止观看 神明因为这些神灵的私处很容易被玷污并失去力量。

    • 寡妇和月经期妇女一般不得进入护法神殿。

    • 密宗传统中有一条特别的戒律,即如果不尊重女性,就会被视为违反密宗誓言。因此,这不是歧视女性的问题,而是为了维护护法神的纯洁。

  2. 仪式物品: 的"卡帕拉用人头骨制成的 "骷髅杯"、用人头骨制成的鼓、用人骨制成的念珠以及用年轻女性大腿骨制成的骨喇叭被认为是最神圣的密宗用具。只有修为高深的密宗大师才能使用它们供奉神灵、发布命令和观察无常。普通人禁止接触它们,更不能对它们不敬。

  3. 秘密 咒语: 密宗认为,因使用咒语而杀人与普通杀人不同,后果也不同。因此,密宗强调戒律的保密性。密宗佛像通常用哈达或丝绸包裹,这是使神灵的形体保持隐秘并防止被普通人看到的一种方式。

    • 禁止在寺庙内讨论性话题,不伤害修行者的宗教感情,不违背宗教政策。

与佛教有关的民间禁忌

  1. 杀戮 不杀生是佛教的主要戒律,但在西藏,宰杀牲畜是日常生活的必要组成部分。然而,西藏雪鸡被认为是当代千佛的化身,杀了它们就等于毁了千佛。

  2. 天葬: 藏族人视鹰为圣物,有些人认为鹰是 "神 "的化身。 以配止观所说六观音之狮子无畏观音,为畜生道之教主,是无量寿之忿怒身,以观音为自性身,以马头置于首,故曰马头观音,亦曰马大士。.在天葬过程中,喇嘛会诵经,由经验丰富的天葬师肢解尸体,将骨头碾碎,让老鹰吃掉。这种做法被认为是最后的慷慨之举,逝者将自己的遗体献给其他众生,据说这将为他们带来无量功德,帮助他们的意识到达净土。从藏传佛教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自然的做法。禁止观看天葬和伤害老鹰。西藏自治区政府禁止观看和拍摄天葬,也禁止猎鹰和伤害鹰。不要对天葬师提供的任何物品产生厌恶或怀疑。禁止发表对仪式和修行者不敬的言论。

  3. 其他墓葬习俗: 在老鹰无法到达的藏南深谷,人们将尸体肢解后喂鱼,以此作为水葬的一种形式。虽然水葬在西藏某些地区很常见,但对于那些没有能力采用其他方式的人来说,水葬是最后的选择。高级喇嘛可能被葬在佛塔中,而其他喇嘛或知名人士的遗体则被火化。死于传染病或犯有严重罪行的人可能被埋在坑里,没有任何标记。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西藏的门巴族和夏尔巴族信奉藏传佛教,但他们一般不实行天葬。夏尔巴人和丹巴人实行火葬,而蒙巴人和珞巴人则实行水葬。

  4. 葬后习俗: 送葬者下葬回家后,必须用黑白混合的水洗手。死者家属赠送的礼物必须用香净化后才能使用,因为这样可以保护礼物不受死者灵魂的伤害。服丧者一般不戴帽子,不剪头发,49 天内不穿新衣服。妇女不更换头饰。除了宗教仪式外,家人还会为死者供餐。为父母或老师服丧的时间通常为一年。在此期间,服丧者不穿新衣服,也不参加任何非宗教活动。在服丧期间,不要提及逝者的名字,也不要看逝者的照片或视频。

  5. (香)祭品: 桑是一种供奉神灵和饿鬼的形式。它在屋顶、山顶、平原或其他任何地方进行。人们还可以在祈祷旗杆、岩穴和玛尼石堆上焚香。禁止在这些圣地大声喧哗或开枪。如果有人生病,或有新生儿,或有喇嘛在举行宗教仪式,则应在屋前点燃小火,表示禁止访客。重要的客人和亲戚来访时,必须先用香净身,然后才能进屋。孩子外出时,鼻子上必须涂抹一些烟灰,以驱除邪灵。家人深夜归来或外出归来,即使是带着礼物,也必须用香净身。不要在生病的人身边大声说话或长时间逗留。

  6. 冥想静修: 喇嘛闭关时,通常会放一块小木板或一个泥团,上面插一根柏树枝。这块石头被称为 "闭关石",它标志着人们不得通过的区域,只有与喇嘛最亲近的人才能前往。在采访闭关的喇嘛时,必须首先获得许可。在获得许可后,必须移动闭关石附近的一块小石头,并将其带到喇嘛面前,以表示您已获准采访他。藏族对某些日子也有禁忌,每个月的 1 日、5 日、10 日、15 日和 20 日被称为 "白日",被视为吉日。2、4、6、12、16 和 26 日是 "黑天",被认为是不吉利的日子。在 "白日",你可以举行宗教活动、建造房屋或结婚,而在 "黑日",一般避免谈论这些事情或因任何重要目的离开家。

  7. 婚姻 说到婚姻,有很多传统。除了看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还会看他们的星座,看他们是否相配。如果他们的守护神不匹配,家庭的星座也不协调,那么就会避免结婚。僧尼受戒后,必须取一个新名字,不再使用原来的名字。久病或家庭不和者,可请喇嘛举行宗教仪式,为其改名。取了新名字后,不能再用旧名字称呼,否则会带来不幸。

  8. 吉年和凶年 藏族人在 13 岁、25 岁、37 岁、49 岁、61 岁和 73 岁时被认为是不吉利的年份。他们避免长途旅行,避免参加娱乐活动,尤其避免参加婚礼和葬礼。做饭时,不能用勺子品尝食物。尤其忌讳用勺子喝水后再放回锅里,因为这样会玷污供奉给保护神的供品。吃饭、喝水或喝茶时,大口喝水或发出啧啧声是不礼貌的。也不要自己倒茶或酒,要等主人倒。此外,在喝茶或酒时,不要只喝一杯,因为这可能意味着你是敌人。按照习俗,要喝 3 杯或更多。

  9. 家庭祭坛 未经许可,禁止瞻仰一个家庭的祭坛,因为这会冒犯神灵并带来不幸。

  10. 服装 忌讳借别人的衣帽,尤其是寡妇和鳏夫的衣帽。如果需要借用,在借用和归还之前必须上香净身。在归还借来的扫帚时,必须把它扔在地上,而不是直接递给别人。

  11. 节日: 西藏的大多数节日都源于宗教。多年来,许多节日更加注重传统活动,但有些节日仍带有宗教色彩。这些节日包括拉萨的 "孟兰祈祷节 "和 "酥油灯节",不同地区还有当地的宗教和传统节日。拉萨的孟兰祈祷节是一项重大活动,许多藏传佛教信徒都会前往参加。在孟兰祈祷节结束时举行的酥油灯节上,街道上会装饰上各种酥油雕塑。人们会整夜欣赏这些雕塑,并跳舞庆祝。参加这些活动时,必须遵守与参加任何宗教活动相同的禁忌。

藏传佛教祈祷与修行

在世界各地的各种宗教和文化中,祈祷方法和仪式多种多样。在藏传佛教世界,祈祷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史诗 格萨尔王 其中包含许多反映藏传佛教的祈祷文。其中一个例子来自 "天界 "一章:

唵嘛呢叭咪吽.向所有无边世界的救世主致敬,向永恒不变的光明致敬 最初, 西方净土。你的慈悲没有偏颇,连不清净的轮回也被照亮。在那茫茫苦海中,出现了一个喜欢杀戮的凶恶海怪。可怕的五毒横行,镜心蒙蔽。这无尽的生死轮回着实令人慨叹!请赐予我们慈悲,用善巧的方法指引我们"。

佛教在西藏已有 1000 多年的历史。古老的雅鲁藏布江流经这片神圣的土地。世世代代的藏族人追随着前人的足迹,前往拉萨、日喀则、冈仁波齐峰、玛旁雍错湖和白玛古(藏传佛教圣地),祈求保佑,履行誓言。每天,他们诵经祈祷,转动路上的转经轮,以求赦免罪孽。

藏语中的祈祷词是 "Monlam Debpa",意思是许愿和祈祷。1409 年 Je Tsongkhapa他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创始人,在拉萨大昭寺发起了 "孟兰祈祷节"。据说当时有一万多名僧侣参加了祈祷节。这是西藏最大的集体祈祷活动。如今,集体祈祷仪式在每年藏历正月举行。祈愿佛教兴盛,众生离苦得乐。抗日战争期间,甘肃省最大的寺院拉卜楞寺举行了祈祷胜利的仪式。

除了念诵咒语和六字大明咒,藏族人还使用祈祷工具,这也是藏传佛教与其他宗教的不同之处。祈祷工具被称为 "玛尼轮"。玛尼指的是六音节咒语(唵嘛呢叭咪吽)。人们认为转动玛尼轮与念诵六音节咒语有同样的益处。同时念诵这两句咒语的益处更大。因此,摩尼轮也被称为 "祈祷轮"。摩尼轮有多种类型:

  1. 风力驱动的祈祷轮("Mani Lungkor"): 这些是随风转动的祈祷轮。

  2. 水力祈祷轮("Mani Chukor"): 这些都是由水转动的祈祷轮。

  3. 大型祈祷轮("Mani Dongkor"): 这些是寺院中常见的大型祈祷轮。

  4. 手持祈祷轮("Mani Nakor"): 这些手持式祈祷轮大小不一,由铜、银或兽皮制成。老人经常携带这些祈祷轮,在旅途中念诵咒语并转动祈祷轮。一旦中心轴磨损,就会被认为是一种成就。

  5. 马尼车轮("Mani Korlo"): 这些大转轮安装在寺院周围,表面印有六字真言。这些转经轮上有经文,寺院的游客可以转动这些经轮。人们认为,转动一次转经轮就等于诵读了轮内的经文。

除了使用转经轮祈祷,藏族人还进行修行:

  1. 祈祷旗("Lungta"): 这些是印有祈祷词的旗帜。它们被插在屋顶上,随风飘扬,是一种祈祷方式。

  2. 祈祷墙 这些木板上刻有祈祷词,挂在墙上作为祈祷的一种形式。

  3. 马尼桩("Mani Dopung"): 这些是刻有六字真言的石堆。人们会绕行这些石堆以获得功德。

  4. 周游("Kora"): 藏族人还将绕行神山圣湖作为一种祈祷方式。人们认为这种方式比常规祈祷更有功德。西藏罗玉地区的扎日山被认为是密宗神灵恰克萨姆瓦拉(Chakrasamvara)的圣地。噶举派喇嘛藏巴嘉日-益西多杰(Tsangpa Gyare Yeshe Dorje)首先发起了绕行扎日山的仪式。据说绕山顶一圈需要 3 天时间,相当于念 13 亿遍六音节咒语。绕山脚需要 10 天,相当于念诵 30 亿遍六字真言。环绕整座山需要 1 个月,相当于念诵 100 亿遍六字真言。藏传佛教圣城拉萨有三条绕山路线。它们被称为 "囊廓"(内绕)、"八廓"(中绕)和 "灵廓"(外绕)。人们相信,绕行这些道路会带来巨大的功德。因此,从黎明到黄昏,总有很多人在绕行路上诵经念咒、转动转经轮。

zh_CN简体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