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洛巴 帝洛巴又译作得洛巴、底洛巴、底梨波等,本名明光,法名慧贤,是印度大手印教授四大秘诀的重要传承者,被噶举派奉为第二代祖师。相传他从金刚总持报身佛处接受口传和灌顶,而得大成就,又将教法传给那洛巴大师。其后,藏传佛教噶举派的创始人玛尔巴大师赴印度取经时,曾师从帝洛巴、那洛巴等学法,回藏后开创了藏传佛教噶举派。 帝洛巴左手握着一条金鱼,右手持一只盛满甘露的嘎巴拉碗,坐在一张坐垫之上;他头上戴着镶有人头骨的首饰,后面放出光芒;项上持着骨制的珠链和一条红色和蓝色鲜花相间纺织的花环;他身着瑜伽士的短裤,身上围着一条布巾,一条冥想带缠在肩膀和左腿上。 那洛巴 那洛巴又译作那诺巴、那饶巴、那茹巴、若纳巴或那娄波等,意为胜人,乳名普贤,法号虚空藏、佛智、法幢、智慧成就等,获得班智达称号后,名叫无畏称,持佛法号叫上座持地,具器之名无垢威严,成为瑜伽士后,改名那饶达巴。 画面中的那洛巴居于一个偏僻的山中世界里,穿着瑜伽士的服装,坐在一条带有斑点的动物皮垫之上,一条饰有精美图案的冥想带将他围在其中。那洛巴双手执起一支号角,放在嘴边吹响,这个动作可视为驱走无明、我执等妄念的象征,也可解释为那洛巴对其上师帝洛巴的称颂之举。 尸林怙主 尸林怙主,即尸陀林主,又称 "墓葬主"。是本尊胜乐及空行母的不共护法。因此一般我们会在护法的唐卡上方看到胜乐像,以及在胜乐或者空行母唐卡下方看到尸林护法像。 尸林怙主夫妇的形象极为阴森恐怖,是两具没有血肉的完整人体骨架,全身白色,一面二臂,右手高举人头骨棒,左手承托盛满鲜血的颅器,分别踏立在莲花日月轮垫上的海螺和贝壳上面,作舞姿状。 尸林怙主的髑髅身表义空性,人头骨棒表义摧灭嗔恚心,盛血颅器表义饮魔敌血、五骷髅顶饰表义出生一切悉地成就。总之,尸林怙主幻化多变,与其眷属,护持佛法事业。 金刚总持 金刚总持,又名持金刚,意为总持统摄一切金刚,为佛教各宗派传承的本源。 画面中的金刚总持为白色身,白色象征金刚的本质是洁白无染;双臂在胸前相交,拥抱明妃金刚亥母;双手结金刚哞迦罗印,左手持金刚铃,右手执金刚杵,象征智慧与慈悲结合。 吉祥喜金刚 吉祥喜金刚(Shri Hevajra),又称喜金刚,喜金刚。梵音读若 "嘿跋折罗",藏译读若 "戒多杰 "或 "杰巴多杰",系藏传佛教 "无上瑜伽密 "五大本尊(守护尊)之一。喜金刚蕴涵了悲与智双具的觉悟,智慧能使人洞悉透彻自我执迷的妄想,是解脱诸苦的根本要素;而慈悲就是将这种极大法喜分享予他人的具体表现。 吉祥喜金刚的形象通常是双身、单腿稍弯曲立于莲花座上,左腿向内弯曲,右脚下踩两个仰卧人,象征摄受和降伏的邪恶与无明。有五个头,五只眼,脸部色彩分别是黑、白、灰、红、灰蓝或黑色,有16只手臂。欢喜金刚的头顶骷髅冠上,一般有佛头、金刚杵或是马头等装饰标志。金刚的身色通常为魔色或是黑色。手臂佩有臂钗。最明显的标志是16只手臂分别都持有白色的骷髅碗,里面盛有各种神物,而且每个碗里都站有一个人物或是动物。右手碗里依次是:白象、青鹿、青驴、红牛、灰驼、红人、青狮、赤猫。天魔和红角 各是里面的一种动物;左边碗里依次是:黄天地、白水神、红火神、青风神、白日天、青骸帝、黄施财等,每种人物和动物在此都有一定的象征含义。吉祥喜金刚主臂拥抱明妃,金刚无我佛母左手勾搂明王脖颈,右手高扬持有弯月刀或是骷髅鼓。与欢喜金刚做接吻状。身上挂有用骷髅装饰的项链,象征着梵文的50个字母。 地藏王菩萨 藏传佛教中的神灵(十一)